| 新闻
学生说:“数学真的学不会,除了睡觉发呆还能干嘛?”
教师说:“数学真的教不懂,总不能为了部分学生拖累全体学生吧?”
满启浩老师说:“数学课真的可以活起来。我们的课堂决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这不是满启浩老师的大话、空话,是他躬身一线近三十年的心里话。呕心沥血,他钻研出的教学法让初中数学课堂走向高效与公平;寒来暑往,他奔波的身影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与支持。他经常和老师们谈心,强调教师在学科专业上的造诣是最宝贵的财富,要始终走在学习和发展的路上,持续激活课堂的源头活水,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崂山区初中数学教研员满启浩,以心筑课堂,以身正师道,创造了崂山区数学教学新局面,带动崂山区师生打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数学课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青报教育在线走进崂山区各初中数学课堂,就教学研究、教改实践进行交流,了解到这里正在发生的教育故事。
课堂上,后30%学生也能自信成长
青报教育在线发现,崂山七中九年级数学课教师曲蕾会基于课前习题诊断将学生分为三个能力层级,学生们拿到的学案是个性化的。课堂上曲蕾老师抛出一个个问题,把大量的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知识讲解。课堂上学生们都动起来了,不光是好学生唱主角,学生赵伟(化名)也乐在其中。他说,以前在课堂上听不懂就睡觉,升年级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睡觉。现在不一样了,老师一次次把他叫醒,鼓励他开口表达,有时很轻松就能完成课堂任务。最让赵伟有成就感的是,他也可以给其他同学讲题了。
教师曲蕾表示,现在班里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后30%的学生也能自信成长。与学生建立信任着实不易,除了师生真心换真心的日常相处,还得益于课堂上逆向设计下的数学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张站在学生角度考虑教学效果,注重学情研究和动态分层,教师要为不同层次学生铺设学习“台阶”。
而它的设计者是崂山区初中数学教研员满启浩——一位从高中一线教学走到区域初中的教研员,一位满腔热血、力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教育工作者。
如果学生不想学,教师的教影响不大
满启浩老师回忆,年轻那会儿就想着把每堂课上好,每个学生教好,每个班带好。可很多时候事与愿违,不是自己想教好,学生就能学会。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数学测验,开始班里只有13位同学全对。对照出现的错误,满启浩老师给学生上了一堂试卷讲评课,不厌其烦地梳理知识点和计算过程。结果讲过和不讲几乎没什么差别,“重新测验还是只有13人全对,其中只更换了一位同学。”当时满启浩产生了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教学方法不对?就差帮学生做了,怎么就不明白?
后来,满启浩老师从一些期刊、论文上看到“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这类词语,他恍然大悟——学习的关键因素是学生自己,“如果学生不想学,课堂上老师的‘教’影响不大”。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满启浩明白想要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它是打通课标、教材、课堂的核心环节。
视角放到区域教学,追求高效与公平
2019年,满启浩老师调往崂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做初中数学教研工作。教研员是区域学科教研、教改的领头羊,为了做好这份意义重大的工作,满启浩老师开始全面进行实地调研。
崂山区拥有美丽的海岸线,可长长的海岸线也拉大了地域间的教育差异、学生成长的环境差异。此外,满启浩老师还发现,与高中相比,初中数学课堂班级学生的差异性更大。如何缩小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间的师资差距?满启浩认为,教师们需要统一观念,转变传统灌输式讲授,追求更加高效、公平的教学,追求课堂上学生的发展。满启浩一边研究实际,一边钻研、完善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探寻逆向设计下的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
疫情打破常规,一线教学印证可能性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有些特殊,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岛城学子的寒假格外漫长,各学校教师纷纷试水线上教学。
有一次,满启浩发现崂山七中的老师们满身疲惫,连一向活跃的初三数学教师曲蕾也很沮丧地说,“线上教学不知道怎么把握学情,孩子上课不愿发言,很卖力地讲,结果课后检测一塌糊涂。”
“那干脆就打破常规课堂吧!”满启浩鼓励教师们根据孩子们的真实能力分层开展虚拟班级,针对性备课,精选课后检测,让孩子们在游刃有余的路径中不断战胜自己就好。令人惊喜的是,复课后的检测成绩很理想。
以此次线上教学为起点,逆向设计下的数学分层教学模式走向实践。满启浩着手在全崂山区推广这种教学方法,他认为这是新时期对因材施教的最好传承,也是让课堂走向高效、公平的有效模式。
将课堂放手给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
为了转变教师的观念,让老师们能大胆地将课堂放手给学生,满启浩老师曾做过一次大胆的尝试。一次公开课,满启浩跟授课教师沟通教学方式改进,提前给学生分好层,让学生们通过改错——小组讨论——推送题目的方式自行学习。整堂课教师的声音很少,但学生都动起来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满启浩老师尝试用各种方式推动教师改变灌输式课堂教学。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崂山区第三中学数学教师陈亚璐透露,自然分层通常是给学优生提供一些高难度挑战,逆向设计下数学分层教学则主张对学情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学习台阶。起步阶段会麻烦一些,但学生被带动之后,就会出现多元的、令人欣喜的思考。
满启浩老师乐此不疲地与同行交流,人后安安静静,人前顾盼神飞,他用对数学的执着与热爱打开了了崂山区师生的心门。
“陀螺”教研员,让师生在数学课上转起来
“满老师,您来啦!”崂山区实验学校七年级教师杨佳怡在一堂数学课后,走到教室后排与满启浩老师热情地打招呼,对于这种突然袭击,崂山区各所初中学校的数学教师习以为常。
满启浩老师常常穿着一双运动鞋,带着一个笔记本,轻车熟路地走进学校,然后沉浸在课堂里找问题、找思路、找方法。他在崂山七中设置实验班,带着教师一点点磨课,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崂山区海尔路学校组织区域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切磋技艺;在崂山三中邀请市南区数学教师分享教学模式与心得体会……他在各所学校间像陀螺一样转不停,带动崂山区的教师们一起旋转,在交流中互通有无、教学相长。
日升月落,寒来暑往,万物在变,不变的是满启浩老师打造活力高效课堂,帮助每一位师生发展的坚持。他坚信,数学课堂并不是成绩的指挥棒,而是学生热爱数学的广袤空间。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成长为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以心筑课堂,以身正师道。满启浩老师表示愿与同仁砥砺前行,共谱崂山数学教学新篇章。
相关链接
告诉我你身边的“青岛教育故事”
即日起,青岛市教育局、青岛日报社推出“青岛教育故事”栏目,挖掘鲜活的本地教育案例,以微小的切口、多元的视角、丰富的形式呈现青岛教育的面貌,记录学生和家长的感受。
读者可将故事概况和您的联系方式发送到青报教育在线邮箱:iqdedu@163.com。或在“青岛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和“青岛教育家”微信公众号留言,提供新闻线索。我们将联系您,听您讲述故事,并实地采访,形成新闻稿件。稿件在青岛日报、青岛市教育局公众号、青报教育在线网站刊发,精彩故事将在教师节、年底等节点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展示。
相关线索征集的具体要求,点击此处详细了解:告诉我你身边的“青岛教育故事”
青报教育在线 鲍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