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作为一所以“崇德”为名的学校,青岛崇德小学自建校伊始,便一直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6月30日,从上午8:30开始,崇德小学爱乐小剧场内就一直掌声不断,这正是崇德小学邀请教育部国培专家、长春师范大学教授黄宝国走进学校,为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培训讲座的现场情形。
黄宝国教授本次讲座的题目是《新时代“小老师”如何成为“大先生”》。讲座开场,黄宝国教授便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的重要论述,向参与培训的教师们说明了关于如何理解新时代的“大先生”这一定义。他鼓励崇德小学的教师们,小学教师一样能够成为大先生,而从“小老师”蜕变为“大先生”的道路上,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便是其中的关键。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小学教学经验的资深教育专家,黄宝国教授饱含深情地向现场参加培训的教师们表示,他始终相信,没有不爱学生的教师,只有不会爱学生的教师,而新的时代变化对教师们的师德修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爱学生,更要懂得怎样爱学生。当一名教师真正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之后,他才能真正踏上从“小老师”成长为“大先生的道路。
在谈及“‘小老师’如何成为‘大先生’”、如何践行师德这一议题过程中,黄宝国教授向崇德小学的教师们讲述起了他和“感动中国”的最美教师支月英的一段对话。当黄宝国教授询问支月英老师为何总是留着长长的辫子时,支月英老师告诉他,她的学生一到下课就喜欢摸她的辫子,这时师生的交流就开始了。“这是多好的教具啊!”黄宝国教授深有感触地说道。他告诉崇德小学的教师们,师德的践行就在教学工作的一点一滴中,一定要做教育路上的有心人。
随后,黄宝国教授又讲述了自己在日本横滨讲学时,遇到过一个生在日本、长在日本,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国孩子。因为他俯下身来与这个孩子握手的举动,这个孩子写下了一篇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的中文日记,记录他们之间的美丽遇见。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任何单纯传授写作技巧的作文课程都无法实现的。通过一个又一个或感人至深、或引人捧腹的真实事例,黄宝国教授向崇德小学的教师们阐明了“好教师之爱是尊重之爱,好教师之爱是理解之爱,好教师之爱是包容之爱,好教师之爱是成全之爱”的道理。
关于教师的奉献精神这一话题,黄宝国教授同样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他认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应过度强调牺牲自我,因为教育事业需要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熠熠生辉的个体,这样才能培养出同样闪闪发光的学生。从这一角度来说,师德建设工作需要“重建教师之“我”,重建教师之成,重建教师之智。
在整整一上午的讲座中,黄宝国教授时而引述中外知名教育家的至理名言,时而分享自己多年一线教学工作中积累的丰富案例,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激情,他的语言风趣幽默且富有哲理,每每在赢得教师们发自内心的掌声与笑声之后,又能激发他们对师德师风重要意义的深度思考,直至讲课结束,崇德小学的教师们依旧沉浸其中。
崇德小学教师郭璐听完整场讲座之后,心情不无激动的告诉青报教育在线记者:“黄教授在师德师风的讲述中,处处体现作为教育者、作为教育大家的‘大爱’情怀。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关注学生、热爱学生,让教师不仅只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能成为塑造学生的有心人。”
崇德小学副校长周慧则说:“一场讲座下来,我们被儒雅谦和的黄教授,被学识渊博、幽默睿智、旁征博引、感性敏锐,同样也个人卓越精彩的黄教授所深深折服。聆听他的讲座,不仅仅是一次见识的丰富和理念的提升,更是精神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我们崇德小学全体教师都一致期待黄教授能够再度造访学校,讲授他的真知灼见。”
青报教育在线 王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