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泊里镇强镇筑基培训:洞悉孩子内心“小世界”,修炼家庭教育“大智慧”

2023-05-31 18:38

青报教育在线讯  “孩子做事磨叽,有时候一句话说三四遍也不管用。”“不爱学习,写作业很困难。”“爱发脾气,经常不尊重长辈。”“太爱看手机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会遇到各种共性的困难,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克服困难,实现孩子生理、心理、智力协同发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的意义与学校教育同样深远。5月31日,教育强镇筑基讲座《正面管教方式下的亲子沟通》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董家口小学,引领在场的教师和家长关注成长,探寻家校共育良方。

接纳不完美给予积极正向暗示

自信的、健康的、开朗的、坚强的……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孩子阳光优秀,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可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会显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家长焦虑的来源。

“家长一定要先放下执念,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要有一双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正面管教名师、古典阿德勒学派心理学咨询师侯磊是两个高中男孩的妈妈,两个孩子当前均在青岛二中就读,虽然一路“披荆斩棘”,但侯磊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也是她最具说服力的职业案例。31日,侯磊分享了自己的育子经历和从业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案例,她希望教师和家长明白,从客观上讲完美是不存在的,不能总是关注孩子的缺点,“父母关注点在哪里,哪里就无限放大”。

当然,平和的心态还不足以解决问题,侯磊提醒大家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在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比如,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不吝赞美,询问:“你是怎么做到的?”进行正向强化。当孩子做得不足的时候询问:“需要爸爸、妈妈怎么帮助你?”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爱与支持。陪孩子共同找到改进方法后,询问“如果再重新做一次,你能做好吗?”在潜移默化中重塑自信,在孩子小小的内心种下积极向上的种子。

既有爱自由,也有规矩和界限

“不要交头接耳!不要……不要想象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常会使用类似命令的口吻,树立自己的权威,可这些语言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讲座现场,侯磊扮演起家长来,在一声声指责中,家长们感受到孩子们平常的害怕、紧张、闪躲。有了切身的体会,大家发现指责只是宣泄了情绪,并不能帮孩子解决问题,对成长毫无裨益。

同样的,惩罚、恐吓、羞辱、打骂、唠叨、利诱……这些错误的方法往往会给孩子带来糟糕的体验,使事情的发展与家长期许南辕北辙。“要注重孩子的感受,孩子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家庭教育中既要有爱与自由,也要有规矩和界限,家长要做到和善而有规则,这也是正面管教倡导的思想。侯磊出示家庭教育分类表,让家长明确自己的类型,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还分享了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和孩子需要的七种能力,这些成为家长们育儿的导航仪,也成为家校共育的风向标。

学校教育是“叶”家庭教育是“根”

讲座期间,教师和家长用心聆听,努力汲取教育智慧。侯磊老师风趣幽默的话语、深入浅出的阐述、真诚中肯的建议,让在场的每个人感触良多。

“都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学生家长林燕认为这句话言简意赅指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身教胜于言传。“一个教室里的学生,为什么有的是学霸,有的是学渣?”学生家长李晓波感慨,很多人只看到孩子的成长表现,忽略了背后的家庭教育因素。“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这是孩子学习与成长的机会。赢得孩子比赢了孩子更重要。”学生家长王先芳表示。“我们家也是两个孩子,大的上小学,小的上幼儿园,今天讲座里分享的案例让我豁然开朗,平常跟孩子父亲争执的许多问题找到了答案。”不仅家长们议论纷纷,在场教师同样深受启发,无论是对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是对引导班级的孩子,都有许多新思考。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叶”的教育,家庭教育则是“根”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家校携手共进,在平凡的日子里,让孩子们将根深深扎入泥土枝繁叶茂。董家口小学校长李振来表示,专家入校培训,对于家校共探教育良方,凝聚教育合力意义重大。

  (董家口小学 逄增慧供稿)

    青报教育在线  鲍征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