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老师们,你们感觉幸福吗?”一句普普通通的发问,让每位教师停下手头忙碌的工作,回看自己作为教师的生活。为了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提高职业幸福感,5月26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小学邀请正高级心理教师、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王克伟带来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师幸福感》专题讲座。
幸福,听起来是再平常不过的感受。可什么是幸福?讲座一开始,王克伟就将各位教师带入这个听起来简单、实则十分宏大的问题。泊里小学的教师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幸福是班上的孩子考了好成绩。”“我觉得幸福是同事之间相互鼓励的话语,和同事们在一起,我感到很幸福。”
听完教师们的看法,王克伟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带大家做了一个“拆字游戏”:“‘幸福’就像一个字谜。不信,咱们把‘幸’‘福’二字拆开,看看它们都由哪些元素构成?”土、田、口……教师们兴致勃勃地研究起这两个再普通不过的汉字:“‘福’字有田,是不是意味着有田种?”“口,应该是有家人陪伴。”……“是啊,有田、有钱、有人、有房,这就是幸福呀!”王克伟适时地总结道,风趣幽默的回答让每位教师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幸福感来源于哪里?讲座中,王克伟用互动小游戏帮助每位教师找到了最直接的幸福感:“请大家起立,站成一列,为你前方的人拍打按摩!”最开始,教师们还有些拘谨。在王克伟的鼓励下,每位教师都卸下心防,真诚地为自己的同事、朋友拍打按摩。教室里,直接、简单的拍打声与教师的笑声此起彼伏。各位教师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生活经历,但在此时此刻,大家有着共同的感受:纯粹的幸福感。
谈话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班级管理的“法宝”。但谈话并不是简单的聊天,其中奥秘多多。王克伟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贴心地为各位教师提供了管理班级小窍门:“大家都知道黄金分割比例,其实谈话也有黄金分割法则。请各位老师想一想,大家喜欢听好话还是坏话?毫无疑问是好话。但只听好话会使人骄傲自满,同理只听坏话也不行。所以我们要将二者配比成黄金分割比例,这样更加易于接受。”
如何获得长久的幸福感?讲座中,王克伟也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方法:对你爱的人表达爱意,或是感恩拜访。“找到几个日常生活中曾经帮助过你,还健在的人,亲手写一封感谢信,并利用节假日当面拜访当面说明情况,让他亲自看到、听到你的感恩之情。”有教师当场就尝试了起来,“这么直接地表达爱意还真是不习惯呢!”“习惯了以后,你的幸福感一定会大大提升!”王克伟鼓励道。
听完讲座,五年级教师王怀霞感触颇深,并对学会了提升幸福感的方法:“作为教师,我们的幸福感有时会来自于工作中取得的实质性成就,如教学成绩居首,获得优质课一等奖,被授予荣誉称号等等,但这样的幸福感或许远没有与家人同事之间情感和谐所带来的幸福感更长久、更令人愉悦。王老师还介绍了几种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并我们当即体验。原来,几个信手拈来的动作,几句正能量满满的话语,就能让幸福感‘唾手可得’。”
三年级教师杨桂娜找到了幸福感的源泉,那就是大胆说出爱:“今天跟随王老师的引导,我感受到幸福其实很简单,其源泉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常常在外人面前谦虚有礼,耐心十足,对待家人往往显出更多的不耐烦,刀剑相向。与家人大声说出爱和关怀,不要害羞,不要吝啬。善待自己的情绪才是真正爱自己,爱自己才能爱他人。”
六年级教师王亚萍对作为教师的幸福感有了更深的体会:“只有拥有幸福感的人,才能把幸福给予身边的人。尤其是教师,能否感到幸福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因为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把幸福的感觉带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记得一位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教师,你可以尽你所能的教育、关心、呵护以及鼓励你的学生,即使这份工作给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即使你的生活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你仍然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
青报教育在线 焦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