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听评课是一种简洁、高效、实用的教研方式,对于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海岸新区在推进“强镇筑基”行动中,为各学校不同学科设计了系列化的听评课培训。5月9日,青岛市知名语文学科专家走进西海岸新区泊里中学,深入课堂,找不足、解困惑、指方向,帮助教师进一步夯实驾驭课堂的能力,优化教学效果。
本次活动中,泊里中学语文教师冯新舒展示了七年级《一棵小桃树》一课。课堂上,她通过四个主题版块,引导学生由简入难、逐个攻破重难点。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活跃,小组合作扎实有效,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听课过程中,专家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时不时走到学生身边观察学生的学案、笔记和小组交流情况,在听课记录本上细心地圈圈点点。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评课环节,每位听课的教师都从教材、学情、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专家认为,整堂课环节清晰,教师节奏把握好,充分展现了良好的教学功底。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积极互动,也体现出教师对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要素的理解。
同时,专家也指出了该节课暴露出的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备课时我们思考这节课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专家连续两个发问让在座教师陷入了深刻反思,她分析说,本单元的目标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前几篇课文已经涉及到了该手法,那在这篇自读课文教学中,重点应放在让学生找到托物言志文章的阅读方法,总结梳理出规律性的方法,围绕这一目标设计课堂活动。
比如,可以让学生列出小桃树成长的过程,概括形象特征,再让学生将和小桃树相关的人或事梳理出来,让学生在这过程中理解托物言志类文章的主旨。那如何证明学生学会托物言志了呢?那就需要学生准确判断、赏析和使用。教师可以呈现其他托物言志的诗歌或文章,让学生去赏析,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身边的人或事,创作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
听了专家的指导后,在座教师无不豁然开朗,纷纷感慨拓展了新的教学思路。座谈中,大家还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受益匪浅。泊里中学教师徐凤娟说,教师备课时要树立“评价先行”的意识,对课堂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要先考虑如何证明学生学会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环节融入评价标准。比如概括文章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评价量表,学生对照标准更清楚从哪些方面作答,这样能有效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
大村中学教师董俊静表示,专家的指导犹如一场及时雨,解决了自己教学实践中的诸多困扰,明确了下一步语文教学的方向。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来设计课堂活动,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到研究中。其次,在课堂上还可以拓展延伸其他知识,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泊里中学副校长董波认为,此次培训以听评课为载体,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充分调动了学校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从教师们的收获中不难看出,他们不仅更新了教学理念,更找到了更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这必将有力地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迈向更高的台阶。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