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最美网红学校、优质师资队伍、学院制管理模式、“学习者中心”理念、多元的发展空间……提起青岛二中分校,你总能想到这些闪亮的标签。近年来,学校以“造就优秀的普通人和未来世界贡献者”为育人目标,怀着“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生”“办师生发展需要的学校”的教育信条,坚持“精致管理 品质立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性地构建“学习者中心”教学体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学生优势发展学院制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创新发展,最终实现终身发展。
高颜值高配置,打造最美校园
地处市南区江西路70号的青岛二中分校,诠释着校园最美的模样。这里是《最好的我们》《忽而今夏》《你好旧时光》等影视剧的拍摄基地,学生自主编创的电影短片《凤尾蝶》在首届中欧布鲁塞尔国际青少年电影节中获“中欧·新影人奖”,学校获“中欧·光影人才塑造奖”。
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生活设施为学子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敞亮的教学楼、宽阔的绿茵场、色香味俱全的餐厅、舒适温馨的宿舍楼……为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模拟联合国社团教师、机器人实验室、校园电视台、大礼堂……为学生们发展特长与释放潜能提供了多彩的舞台。
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省最具影响力中学,近年来获评青岛市教育改革创新奖、青岛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青岛市十大特色办学项目先进校、青岛市五星级阳光校园、青岛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教育局团委活力团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今年又获评山东省书香校园、山东省绿色校园、中外人文交流示范学校、青岛市教体融合示范学校、青岛市AAA健康校园、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示范基地等称号。
优质教师团队,护航学生成长
“在大学里,我时常会想起在二中分校的点点滴滴。我亦深知所有的成长经历都与我的母校有着深深的联系。”“母校如灯塔一般,为在学海艰苦航行的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这是青岛二中分校毕业生写给母校的话,在他们看来,正是在母校教师的精心呵护下,他们才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优质的师资为青岛二中分校“精致管理、品质立校”的达成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学校现有正高级教师 2人、特级教师 1人、齐鲁名师1人、青岛名师6人,有近130人次分别荣获省、市级优秀教师(班主任)、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等荣誉称号。
在这支职业道德高尚、业务上勤于研究、科研上勇于探索、支持学生发展上不断突破创新的教师队伍中,仅2021年就有8位教师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此项成绩开创青岛市教师专业发展新纪录,在局属学校中遥遥领先。
学院制管理模式,激发学生潜力
打破传统的以成绩和名次分配班级的管理模式,实施学生优势发展的学院制管理模式,是青岛二中分校自建校以来做出的创新探索。
目前,学校拥有有创新、人文、生化、理工、外语、经济学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发展方向自主选择心仪的学院,兴趣相同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更能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个性发展。学校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也更有针对性。学院制管理与新高考挂钩,提前进行了分层分类,为高一结束的选课走班打好基础。
学校将在2023级录取的新生中选拔组建创新学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聚焦“学习者中心”,提高教学质量
“课本上《宇宙航行》的内容是枯燥的知识点。滕老师这节物理课堂却不一样,以几乎所有人都向往的科幻的未来宇宙电影片段和当代中国进步大趋势下的航天大器视频开幕,更加贴合实际的课题背景,让我感受到书本上所没有的物理魅力。”听完《宇宙航行》这节物理课后,2022级理工学院雒浩州有了和以往不同的课堂体验。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青岛二中分校聚焦“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改革。在这堂课上,教师滕倩敏以“新课导入”环节、“抢答”环节、“情境化教学”等教学设计,全面优化了教材内容,充分体现“学习者中心”的教育思想。
据了解,青岛二中分校把学生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提出构建“学习者中心”教育教学环境,深入进行“学习者中心”教学改革,建构适合学校学情的教学模式;通过全员育人构建优质的“学习者中心”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习者中心”理念的指引下,全体老师们基于学情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提升素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多元化发展空间,促进个性成长
在“终身发展”思想的引导下,青岛二中分校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搭建平台,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创建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锻造,提升实践能力,挖掘内在潜能,助力学生个性成长。
学校创建42个星级学生社团,其中“创意机器人社”等9个社团被评为青岛市中学生优秀社团(十佳明星社团);开发80余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专门开设日语、艺术、体育类等课程满足学生多路径发展需求;建有“模拟联合国”等7个先进的创新实验室为学生竞赛及活动提供平台。
学校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建立了50多个学生优势发展实践基地、职业体验基地、劳动教育基地;聘请了60余位客座专家,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开展社团活动等,加强对学生的高端引领。
扫码入群↓↓↓获取更多招生资讯
青报教育在线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