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校园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4月26日,市南区全面加强校园体育工作现场会在青岛基隆路小学举行。与会领导和嘉宾听取了基隆路小学校园体育开展的措施和成熟经验。市南区教体局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先进个人、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突出单位进行了表彰,以此激发全区中小学领导和体育工作者进一步提高校园体育工作质量。
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焦淑军,金门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平,青岛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四级调研员曹家祥、体育竞技处四级调研员秦洪涛,金门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建军,以及全区中小学校校长、体育分管干部、体育骨干教师和家长代表参与活动。会议由市南区教体局副局长孙莉主持。
大课间展示环节,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观摩了基隆路小学花样跳绳、冰雪操、篮球、轮滑、旱地冰壶、陆地冰球等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其中,学校开发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舞龙,涵盖了竞技、运动、协作、传统文化等多种元素,格外吸睛。学生在运动中既强健了体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现场会上,基隆路小学的学生还将早操、体育课、大课间、午休、社团活动、课后亲子活动等体育项目搬上舞台,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运动串烧表演。不难看出,学校在每一天、每一时段、每一场景,努力让运动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生动展现了校园体育工作的成果,也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运动给孩子们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基隆路小学校长邱琳从价值追求、时间指向、创新路径三个层面介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思路。学校采用“20+20+20”课间模式,除体育课外,设立运动课间,三个时段大课间,两个时段小课间,充分保证校内运动一小时。学校鼓励每个班级开发体育班本课程,如手指操、踢毽子、武术、健美操、跳绳、滑冰等,形成了“人人都参与,班班有特色”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
基隆路小学校园体育的蓬勃发展是市南区校园体育工作开展成效的一个缩影。市南区教体局始终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健全“体教融合”的育人机制,通过加强体育师资专业建设和培训力度、精准推进“技能链”普及与提升、构建青少年体育一条龙竞赛体系等举措,全面加强校园体育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生生有强项、人人能参赛、个个乐运动”的青少年体育工作新格局。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举行的青岛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市南区时隔27年重夺团体总分第一名,这与市南区多年来重视发展校园体育工作密不可分。
焦淑军表示,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校园体育的全过程,以体育竞赛带动德智体美劳融合发展,形成健康第一与全面发展相协调的体育工作格局。同时,每一个市南教育人都要胸怀“国之大者”加强校园体育工作,推动市南区校园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