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上初中前,要不要买几本辅导书?”“学科变多了孩子能适应吗?”“你们报小初衔接班了吗?”随着今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的发布,小学毕业年级的家长群里又热闹了起来,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如何帮助孩子实现小升初的平稳着陆。近日,青报教育在线采访了岛城初中学校教师,为学生和家长支招。
崂山区实验初中学科大课堂体验课。
小学与初中有这些“不一样”
“学科明显增多,学习节奏加快,学业难度增大,学习更加自主。”说到小学与初中两个学段之间的区别,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崂山区实验初级中学学校发展中心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刘金娥用了多、快、难等字来形容。刘金娥表示,相比小学,初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科增多。小学时,学生只需面对语数英三个学科,而初一学生将面对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道德与法治七门学科,科目比小学翻了一倍多。
除了课程设置不同,课时安排也不同。初中阶段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比小学少,课内作业练习时间也少,更多需要学生利于课后时间不断思考总结与提高。“小学生每天在校内就能完成作业,作业完成了,今天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但是到了初中之后,作业是多样的,由于学习节奏加快,学生每天都要做好预习和复习,才能跟得上老师的步伐。”刘金娥介绍。
同时,在学生的管理上,小学教师主要是以“管”为主的管理,做到“事事关心”“面面俱到”,初中教师则是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尊重学生独立性,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学生可提前准备,但不可盲目抢跑
小初衔接要不要提前学初中教材?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准初一学生和家长。对于六年级毕业生来说,这个暑假相对其他年级学生的假期更轻松自由,时间也更充足。但是,他们也面临着来自初中学段的压力和挑战。为此,不少学生开始提前学教材,甚至提前报小初衔接班,开启抢跑模式。
“很多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报班自己也坐不住了,这种盲目的跟风是不可取的。”青岛实高附中副校长马良提醒准初一学生家长,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可盲目抢跑。在马良看来,小学到初中,换了不同环境和老师,出现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是正常现象。学生先从思想上准备,做好心理调试。同时,小学阶段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初中知识;学习中等的学生则要注重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进一步巩固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
马良还介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初过渡,青岛实高附中定期联合共同体内的小学开展校本课程共享活动,邀请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到校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作为实验高中教育集团的成员校,每周四下午,实高的优秀教师会到校开设无人机、小语种、steam融合等课程,这些课程既面对初中学生,也邀请小学生共同参与,提前了解初中课程,适应‘初中生’身份。”
学校做好入校衔接,放慢教学进度
据了解,为了科学有序做好小初衔接,不少初中学校精心设计学生的“入校”衔接,开设新生入学课程,并将其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
“在每一届学生入学前,我们都会发放《入学须知》和《小初衔接暑期生活指导手册》。”刘金娥介绍,在《手册》中包含规划篇、暑期生活指导篇、亲子合作评价总结篇三个篇章,每一篇章都有指导性的作业。其中暑期生活指导篇包含安全生活指导、习惯养成指导、学习生活指导、国防教育、学科大课堂体验课等衔接教育课程。“我们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养成阅读习惯,加强书法练习,学会自主研学,参与实践活动,研究一个课题,引导学生做好入学前的充足准备。”
此外,不少初中学校初一年级教师在开学后的第一个月会通过放慢教学节奏、降低学习难度等措施,实现小升初的平稳着陆。
家长从“扶着走”变为“陪着跑”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成长的终身导师。小升初后,家长应该怎样关心和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呢?
“家长要从‘扶着走’逐渐变为‘陪着跑’。”刘金娥表示,小升初后,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思想和情绪独立而敏感,加上升学的压力,心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时,家长不能再事事“包办”,而是要给孩子更多相对自由的空间,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刘金娥建议家长做一名“学习者”,主动了解有关青春期的知识,家长也要做好榜样,关注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豁达的性格、“情绪智力”,培养孩子参与生活的热情、对社会的初步责任心,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和谐相处。
家长还可以在身体健康、道德品行、生活习惯等方面加以关心。比如,初中阶段,科目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对学生时间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升初的暑假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以书面形式制订每天的学习计划,并记录执行情况,定期回顾,及时改进,实现规律作息、劳逸结合,让假期更健康,更有意义。
青报教育在线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