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一年级入学进行时:感到焦虑?幼儿园、小学合力让家长放心

2023-04-19 15:15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讯  “孩子即将离开幼儿园,升入小学,需不需要上幼小衔接班?”“孩子适应性不强,不知道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又是一年小学入学季,幼小衔接问题成了广大一年级新生家长最大的“心病”。自2021年青岛市被山东省教育厅列为“山东省幼小衔接实验区”以来,青岛各个小学、幼儿园都将幼小衔接列为了自己的工作重点,用不同的方式减轻、消除学龄儿童初入小学时的不适与家长的焦虑。幼小衔接究竟如何做,怎么才能做好?试验区学校正在行动。

“从入园那天起,幼小衔接就已开始”

幼儿园和小学分属不同学段。长期以来,大部分幼小衔接工作被集中置于幼儿园大班阶段完成,不仅时间仓促,内容设置也忽视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见不到实效。

为了纠偏,教育部于2021年专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幼小衔接要“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将原本被割裂开来的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重新粘合到一起。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许多幼儿园不再将幼小衔接视为单独的教学模块,而是将其融入到整个幼儿园三年的课程中,从心理、学习与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自理能力等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正如青大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杜鹃所说:“孩子从入园那天起,幼小衔接工作就已开始。”

在幼儿园,孩子会有教师和保育员协助生活,小学则主要凭靠自理。因此,青大附属实验幼儿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孩子逐步脱离教师和保育员的“拐杖”,学会“为自己做好服务”。同时,提前渗透学习方法的教学,帮助孩子从一个个小任务中学会如何自主搜集资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学习的兴趣。用多种方式从身心两方面做好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

小学事无巨细,保障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不单单是幼儿园的工作,小学也在有意识地将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向幼儿园倾斜,寻找二者之间的最佳过渡。《意见》提出,应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为落实《意见》,青岛市的各个小学主动出击,用事无巨细的态度为幼小衔接保驾护航。

作为全市仅有的5所幼小科学衔接示范校之一,市北区辽源路小学把幼小衔接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用系统而又精细的幼小衔接工作帮助新生自然渡过入学适应期。

从体系设计上,辽源路小学成立了幼小科学衔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根据不同分工组建了不同小组,从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面制定研究目标和工作任务。辽源路小学还自主开发了“启行”课程,课程涵盖了孩子入学适应的每一个阶段,犹如阶梯一般帮助孩子由幼儿园自然、愉快地过渡到小学。

市南区天山小学则研发了针对幼小衔接的“始业”课程。大到运动锻炼、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小到握笔姿势、生活自理、行为习惯,“始业”课程都能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全方位教育,最大限度保障幼小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双向奔赴”

2021年,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验方案》。《方案》指出,要“建立幼小协同的联合教研制度,定期开展专题联合教研”,倡导幼儿园与小学主动结合,精诚合作。如今,幼儿园与小学不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变成了紧密联合的“联盟”。校园开放日、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小学“双向奔赴”。

市南区太平路小学敞开怀抱,迎接每一个前来参观的幼儿园,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了解小学生活,体验小学课堂。许多同属一个教育集团的幼儿园与小学发挥优势,在幼小衔接方面拧成一股绳:胶州实验小学与胶州实验小学幼儿园设置校园开放日互相入校探访,捅破隔在二者之间的“窗户纸”;青大附属实验幼儿园则与青大附小组成联盟体,签订联盟协议,共研共商,同时为每个孩子建立档案,方便小学教师提前了解幼儿园学生……

在幼小衔接中,家长同样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市南区天山小学与对口幼儿园共同举办家长学校,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问题、意见及建议,帮助大班学生家长了解一年级新生入校时在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方面会普遍出现的问题,同时教授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如亲子游戏、习惯训练、亲子阅读等帮助家长提前帮助孩子做好小学准备。

参与过青大附属实验幼儿园活动的家长表示,无论是陪孩子探校还是家长学校,都大大缓解了自己即将成为一年级新生家长的焦虑,并从中学到了正确陪伴孩子度过这一特殊时期的方法。

顺其自然,用信心取代焦虑

尽管有了幼儿园、小学的全方位“护航”,作为一年级新生家长也难免会感到焦虑。在杜鹃看来,这种焦虑心态非常正常,也完全可以缓解,其秘诀就是对孩子充满信心。“作为家长,要对孩子充满信心,用积极的心态引导孩子,多给孩子正面暗示。例如,‘你今天做得这么好,升入小学肯定也没问题!’”

除此之外,杜鹃也给出了一些针对家长的建议。首先,家长要淡化对小学知识的焦虑,重视对能力、兴趣、习惯、专注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孩子“以不变应万变”。“其实在当今时代,只要你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无论什么样的知识都不在话下。”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与关怀。面对陌生的小学环境,刚刚离开幼儿园的孩子难免会有不适,甚至畏惧,需要家长的陪伴与倾听。因此,在进入一年级的前一到两个月,家长可以多多陪伴孩子,听听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感受,方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青报教育在线 焦春阳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