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孩子,快来排队,问问哪个是‘3+4’?”“这不就是你想选的影视动漫专业,快咨询咨询老师”……4月15日,2023年青岛市高中招生咨询会在奥帆中心举行。青报教育在线在现场看到,早上8点刚过,青岛华夏职业学校的展位就已经被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包围”,他们围绕招生计划、录取分数、专业开设以及升学就业等关心的问题与招生老师们争相交流。在其他职校展位上,同样是人头攒动、空前火爆。
家长择校趋于理性,关注的问题更“细”了
“前几年,家长上来就问你们是不是学做饭的,现在家长来了先介绍孩子的分数情况,感兴趣的专业,再来问师资课程之类的。从家长提问中,就能看出来家长很懂,很专业。”青岛烹饪学校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温静告诉青报教育在线,近几年,随着一系列职教利好政策的发布,职业教育影响力大大提高,家长们更加认可职业教育了。“以前是学生自己来,但是今天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并且明显感受到关注职高的家长人群素质更高了。”
不少职业学校招生老师对此深有同感。他们表示,随着家长对中职教育认识更加深入,学生和家长在择校时趋于理性,尤其是关注的问题也更“细”了。“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不用介绍了。家长们更专注某个专业的课程、升学就业前景等具体问题。”青岛工贸学校招生负责人说道。
青岛第二卫生学校副校长高峰也表示,大部分家长主动咨询、主动了解,觉得在职校学习一技之长是一条很好的路径。“像我们学校的专业都是卫生行业相关的,学生通过‘3+2’直接上专科,毕业后可以就业或专升本,很受家长和学生欢迎。”
“因为孩子成绩就在普高线附近,所以我们倾向于职业学校。”家长杨先生说,这次和孩子来重点了解职业学校,并且来之前已经锁定了几所目标学校。在他看来,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选择学校也要和未来社会需求相结合,如今一些职业学校的专业非常有潜力,毕业之后照样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我们觉得外事学校很不错,可以学日语或者韩语。”谈起择校问题,家长尚女士的心态格外坦然。她说,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又一直想学一门语言,职校是更佳的选择。
专业班型选择多,升学就业渠道广,推动“职高热”
青报教育在线从现场获悉,今年,各所职业学校在招生计划方面有不少新变化。其中,新型职普融通班进一步扩大试点。在青岛华夏职校与青岛66中、青岛旅游学校与青岛67中、青岛财经学校与青岛68中开设新型职普融通班的基础上,青岛华夏职校、青岛经济职校、青岛艺术学校、青岛商务学校以及平度师范学校五所学校今年增加了新型职普融通班。大集上,学生家长对这个班型的关注度格外高。
“很多家长直奔新型职普融通班而来。”青岛华夏职业学校招生负责人刘老师介绍,学校原有的职普融通班的成绩就很亮眼,今年新增新型职普融通班后,更是得到家长的青睐。开集才1个多小时,就有十几位家长前来咨询。“新型职普融通班的学生入学注册华夏职校的学籍,在十六中就读。学生高二可根据成绩,选择夏季高考、职教高考等发展方向,成为家长选择的热门。”
除了新型职普融通班,各所职业学校打造的特色专业和班型,更是满足了学生的多样需求,进一步推动了“职高热”。
例如,今年青岛烹饪学校三二连读的招生不仅在人数上有所增加,其对接的大专院校也由省内的学校全部调整为青岛本地的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和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大专。此外,随着疫情散去,青岛烹饪学校的西餐课程班(国际班)今年又拓宽了升学渠道,加入了菲律宾莱西姆大学和马来西亚泰莱大学两个一带一路国家项目。“一带一路国家有政策扶持,学费和入学门槛都比较低,更符合中职院校学生家庭的选择需求。只要有出国想法的,努努力就能实现。”温静介绍。
“我们就是奔着幼师的‘3+4’来的。”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展台前,几名家长组团前来咨询“3+4”幼儿保育专业。“上三年中专,转段成功后就能直接升入青岛大学读四年本科,这个专业真‘香’啊!”一名中考生感慨道。
据了解,青岛幼儿师范学校拥有“3+4”本科、3年制普职融通、“3+2”三种学制。“3+4”学生转段成功后升入青岛大学进行本科学习,可以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也可以就业从事教育工作或其他工作;普职融通学生通过三年的专业培养,参加职教高考,考取本科或专科院校继续深造;3+2专科毕业可专升本继续深造或直接就业。
青岛高新职业学校的展位也备受家长关注。学校招生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学校聚焦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开设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专业、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等。办学层次涵盖综合高中、 职普融通高考实验班、三二连读、五年贯通。升学方面,综合高中普高班参加夏季或职教高考,职普融通高考实验班冲击职教高考本科,五年制高职班均为全日制大专学历,均有机会通过专升本提升学历层次。
主打海洋特色的青岛海运职业学校,前来咨询的家长同样络绎不绝。海运职业学校周校长介绍,学校从建立了升高校、就好业、考公职、服兵役四条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立交桥,近年来,半数以上学生通过三二连读、职教高考、出国留学升入高职院校;毕业生大都就业于海洋经济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等相关领域;优秀毕业生考入国家涉海机关和事业单位,任职于海监船、渔政船、科考船等公务船;还有的毕业生参军入伍,半数以上成为海军士官。
青报教育在线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