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莱西经验”亮相“十个一”现场会:融合本土特色,让每个孩子成为自己的冠军

2023-04-07 21:32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讯  “这次现场会让我们看到了莱西教育放出的光彩。”4月7日,青岛市“十个一”项目进课程经验交流暨融合推进现场会在莱西市弘博教育集团(莱西市济南路中学)举办。交流现场会上,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韩东对莱西市融合本土特色,推进“十个一”项目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同时,韩东在会上明确了进一步推动“十个一”项目落实的方向。

“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自己的冠军!”

7日14时,当莱西市济南路中学“莱夷古乐社”演奏的民族器乐曲《莱融华夏》从丝竹管弦间缓缓地流淌而出,青岛市“十个一”项目进课程经验交流暨融合推进现场会正式拉开帷幕。一曲曲古乐传统曲目,带现场嘉宾穿越千年,感受东夷古乐舞的魅力。

除莱夷古乐外,青报教育在线还在现场看到,有的孩子“挥舞”手中的刻刀,转眼间,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人物剪纸作品映入眼帘;还有的孩子灵活摆动手中的木偶,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撮头戏”。莱西大沽剪纸、莱西木偶、莱西泥塑……这些极具莱西本土特色社团活动是济南路中学对“十个一”的生动实践,还有扎染、书法、手绘风筝、诗词诵读等风采展示,一经亮相,便引来了观摩嘉宾们的连连称赞。

济南路中学校长董波介绍,学校全面落实“十个一”项目,从课程构建的角度,让教育在更广阔的维度展开。学校将“十个一”项目与国家课程有机整合,探索形成了“课程+”模式;成立“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邀请“莱夷古乐”“莱西木偶” “大沽剪纸”“泥塑” 传承人进校开设社团,亲授技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与此同时,学校积极重构社团课程,形成8大类42项社团课程。学生可从艺术、体育、文化等42 项课程中,选修1-3门课程,可每学年更换,亦可持续3年乃至续跨级部选修。“学校努力搭建广阔的舞台,激活学生的潜能才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人生赛道上成为冠军。”

“十个一”百花齐放,点燃学子梦想

交流会现场,莱西市香港路小学的莱西面塑,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的甲骨文、年画,日庄镇中心小学的玉米皮编织,莱西市泰安路小学的小戏班,莱西市月湖小学、洙河小学的拽步舞,莱西市实验中学的追风少年足球展示轮番登场,各色的“十个一”风采展示令人目不暇接。

济南路中学初二3班的臧润琪告诉青报教育在线,自己原本性格有些羞怯乃至内向,是“十个一”进校园,犹如一缕春风吹开了枝头的花苞,让自己可以尽情绽放青春。“在学校举办‘通读中华经典’的演讲比赛时我鼓足勇气参加,收获了阵阵掌声,奠定了自信,这也让我爱上了演讲,可以说是‘十个一’点燃了我的梦想。”

莱西市教体局局长崔旭升介绍,结合莱西市大多数学校地处农村的实际,因地因校制宜,发挥资源优势,精准落实“十个一”行动方案,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项目、特色学校,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目前,莱西市每一个学生至少参与一个社团小组,每人每天至少参与一项活动。”

以莱西市日庄镇中心小学为例,学校教师张宇介绍,为了实现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学校把践行“十个一”特色项目的突破口放在了寻找遗失的技艺上,将有着悠久历史的玉米皮编织和五瓣火烧制作技艺与美育课程相融合。学校系统梳理了传统技艺的授课方式,以内涵深厚、特色鲜明、优质发展为目标,使之更接地气、更具操作性,让学生在颇有乐趣的手工创作实践中传承与发展传统技艺。

有高度、有广度、有厚度,“十个一”让人人都出彩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凯泉沉浸式感受了本次交流现场会。陈凯泉表示,本次现场会是莱西市落实“十个一”项目的生动展示,莱西市在“十个一”项目工作中充分挖掘本土优秀的资源,让人大开眼见。“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已是共识。‘十个一’项目的推进为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搭建起了桥梁。”

韩东表示,“十个一”项目涵盖体育、艺术、演讲、读书、劳动等方方面面,内容不固定,形式不唯一,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动实践,面向每一个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最终就是要实现“人人都出彩”的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个区市、各个单位要紧扣当前形势,提升“十个一”项目高度,推进“十个一”项目与教育教学、地方传统、学校特色的深度融合;要因地因校制宜,扩展“十个一”项目广度,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推动“十个一”项目开展,要利用好一个小时的阳光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天天参与,保证每一个学生至少参与一个项目,保证每一个学生至少掌握一到两项专业特长;要发扬首创精神,丰富“十个一”项目厚度,打造更多创新项目,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以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有力的举措,将“十个一”项目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创出地方特色,创出青岛经验。

青报教育在线 高晶欣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