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丰子恺先生讲人生有三层楼: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灵魂生活。拥有41年教育经验,浙江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杭州市公益中学的潘志平校长将当老师的三层楼总结为:会上课能当班主任,会思考能知其所以然,会享受能乐此不疲。
老师如何超越琐碎的庸常,提升到第三个层次?12月10日上午,崂山六中邀请潘志平校长为全体教师进行了一场线上讲座,名为《自己喜欢,学生喜欢——今天我们怎样当老师》。
做好精力管理,努力做有意义的事
人才强国的背景下,老师地位日高、使命光荣,但现实琐碎辛苦的工作常常让老师感到无力,如何保持快乐工作的心态?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潘志平从41年的教育实践中领悟到,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认知的差距,做老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清晰的认知。做好精力管理,反思自己是否可以减少瞎忙,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奔波忙碌中是否感受到了快乐和幸福。
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呢?潘志平复盘了新学期自己做的工作,发现这几件是有意义的:
8月28日,他化装成一位大将军挂帅宣读初三出征令,为学生加油打气。8月27日,他参加新生军训,和每一位学生握手,让学生们有融入感。9月29日至30日,他盛装出席学校全员运动会,陪每一场的末位选手跑完最后一圈。9月30日,他给学生家长写了第104封亲笔信,交流学生成长告知学校接下来的工作。10月27日,他穿上厨师服,戴上厨师帽,为全校1500多位师生烧制“阿潘羹”。在学生快乐融入杭州公益中学大家庭的同时,潘志平也收获了自己的快乐和成就感。
育好自家苗,把“小我”融入“大我”
讲座中,潘志平分享了自己的从教经历。从1981年到2022年,从临安白牛中学辗转到杭州公益中学,从老师到校长,从偏远农村到省城,从靠手脚干到靠脑袋想,从感性到理性,潘志平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对好班主任、好教学法、好课的理解。“执教的学校不同,目标和策略各异,但始终不变的是去做孩子,做孩子们喜欢的事,做孩子们喜欢的学校。”
做一个好老师、好校长,潘志平用心用情,做一个好爸爸,潘志平也毫不含糊。2007年,女儿进入“青春期”,班主任打电话告状,女儿常常发呆,这些都让潘志平感到焦虑。“没有办法,只能陪伴。”“少用语言,多用动作。”做教育工作有个好处,就是能及时诊断孩子面对的问题并及时调整。
潘志平做了一份关于女儿的培养方案,明确了孩子初中、高中、大学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家人的任务措施,并用行动落实到了生活中。每天早晨用三遍敲铃法叫醒孩子,早晚当司机做好接送,回家给女儿安排一杯热茶和一个水果拼盘,孩子写作业,他就和妻子在一旁看书……“对孩子的服务是一种有益的投资,情感有投入才会有产出。”潘志平说,在陪伴中他和女儿一起成长。“如今女儿成为一位有文化的人,有涵养有气质”,他也在不断总结教育的原理,调整做老师、做校长的方法,“亲情教育”的想法是从这萌生的。
“亲情是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关系是最大的教育生产力。”潘志平着手营建温馨和谐的“公益大家庭”。倡导对学生的真情,对老师的温情,对家长的热情,校长自身的激情和才情五情并育。实施吃得爽,玩得嗨,聊得畅,学得乐,做得实,评得妙六大行动。
在校园里,潘志平会通过意向不到的方式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时候他和学生pk俯卧撑、打雪仗,有时候他化装成牛魔王、唐僧、奶牛、锦鲤。用他的话说,这是“以师者的童心,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初中生像初中生”。
做自己喜欢,学生喜欢的老师
如何成为一个自己喜欢,学生喜欢的老师?潘志平提供了三条路径。第一,读书读人,找到人生的好榜样。第二,爱人渡人,构建和谐的关系。第三,工作有激情有热情,安全前提下不断精进。“要有滋有味生活,有规有矩做事,有情有义相处,有声有色工作。”
一场讲座下来,潘志平为崂山六中的教师描绘了一幅师生双向奔赴的幸福图景。
“学生管理如果真能做到让学生‘不好意思犯错’,那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历史组张萌老师是一位年轻班主任,常常困扰如何转化调皮的孩子,今天听阿潘校长的讲座,觉得亲切又实用。
语文组叶伟丽老师说,听阿潘校长的讲座,自己不仅学到了班级管理的经验,也学到了教育子女的智慧,“我的家人也被吸引过来,一直在旁听。”
“阿潘校长说活动可以增强向心力。”音美组王芳老师表示杭州公益中学丰富多彩的活动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作为崂山六中“十个一”活动的组织人之一,自己对学生活动的开展有了许多新想法。
近年来,崂山六中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擦亮学校品牌。为了打造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学校扎实开展各项培训,帮助全体教师“苦练内功”。同时,学校注重营建有温情、归属感的氛围,提升老师的幸福指数。只有带着积极、快乐的心态,老师才能教出快乐的孩子,这场讲座帮助老师们释放了心灵的负担,明晰了发展的方向。
青报教育在线 鲍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