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互联网+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 青岛在全国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上作典型发言

2022-11-26 20:52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Array ( [0] => 110 [1] => 109 )

青报教育在线讯 由北京师范大学发起,全国66家市县教育局参与的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于11月26—27日在线上举行。活动中,青岛市教育局作典型发言,同时青岛市教育局《“互联网+教育”加速推进青岛教育现代化》案例入选“新时代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案例”案例。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等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市县教育局长参与了本次活动。

数字教育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岛市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赋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加强统筹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多方联动,从基础环境、资源汇聚、治理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打造教育数字化发展新生态。以“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青岛教育e平台为数字基座,强化教育专网、智慧校园等基础支撑,提升在线服务、教育数据、数字资源建设应用水平,培养智慧型人才,为教育治理、学校办学和教学活动全面赋能。

下一步,青岛市教育局将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推动教育服务供方式、教育教学模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实现融合应用到创新发展升级跃迁,以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推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关链接

青岛:“互联网+教育”加速推进青岛教育现代化

近年来,青岛市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赋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加强统筹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多方联动,从基础环境、资源汇聚、治理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打造教育数字化发展新生态。青岛市先后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试点单位,教育信息化成为青岛靓丽的城市名片。

强化技术引领,夯实数字转型基础环境

紧跟新技术迭代步伐、坚持需求导向,先后投入约20亿元,提升教育网络软硬件基础环境,为青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支撑。

一是建设数字化转型“高速公路”。早在2001年,我市建成教育城域网。按照“专网专用,高速互联”的原则,近年来与联通、移动、电信等公司合作,先后引入IPv6、5G等技术,推进教育城域网持续建设、更新完善、迭代升级。经2015年、2018年、2021年三次大规模升级改造,骨干带宽由1G升级到100G、互联网带宽由5G到60G,全市中小学实现万兆接入,幼儿园实现光纤入网,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网络支撑。

二是建设智能化应用“校园环境”。2013年我市启动智慧校园建设,2018-2021年,对全市智慧校园进行了设备升级,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100%“班班通”进教室和校园一卡通应用,300余所学校试点移动终端。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投资2.2亿元,建成744间同步课堂教室;投资4亿元,建设779余间数字化实验室、学科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建成智慧安防和一键报警系统,为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提供了硬件支撑。全市中小学全部达到山东省智慧校园全覆盖工程考核标准。

强化多方协同,构建融通共享数据平台

坚持将教育数据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引擎,以青岛教育e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资源汇聚、数据共享。

一是搭建一站教育平台,打造综合性、便捷化、全连接的数字底座。2014年以来,我市先后开展教育管理、教学资源、智慧校园3大平台建设,并于2018年加以整合,建成市域一站式“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青岛教育e平台。e平台对接教育部、省教育厅核心平台,整合区市教育部门和学校个性化系统,围绕各项教育工作积极推动特色业务系统和通用工具建设,推动各项教育工作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迁移。截至目前,e平台共建设整合各类业务系统90余个,面向市、区、校3级教育部门,服务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4大类用户,实现“一人一号,一网全通”,成为支撑全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基座。

二是破解“信息孤岛”难题,推进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的数据流动。推动上下贯通,依托青岛教育e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治理工具,形成覆盖各类要素、各类主体的教育数据资源池,实现各级教育数据的纵向共享、流动和汇聚。推动左右联通,对接山东省政务平台和青岛市智慧城市平台,实现与大数据、公安、民政、人社等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形成了数据合力。2021年以来,青岛教育e平台面向青岛市有关部门共享数据20余次,累计共享数据量达到千万条。

强化数据赋能,提升教育治理应用成效

坚持将数字驱动作为教育治理方式变革的重要路径,全面优化决策机制、业务办理流程和学校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是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精准化。依托青岛教育e平台,打造个性化区市子平台(专属页),推动区市、学校广泛应用平台,实现市、区市、学校教育情况分别实现“一图概览”,教师、学生、教学设施等情况实现“一网打尽”,让教育数据“可汇、可管、可用”,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型”向“数据实证型”转变。

二是推进业务办理数字化、便捷化。搭建考试报名网上信息确认系统,在全国率先将人脸识别、图像智能比对、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引入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等报名信息确认环节,让考生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信息确认。搭建义务教育招生“一网通办”系统,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学生入学报名由纸质材料、现场排队、人工审核,转变为在线提交、自动填报、智能核验,办理时间从2个星期缩短至10分钟,真正实现业务办理“零跑腿”“零证明”。

三是推进学校治理可视化、高效化。全面整合1.6万个校园视频监控点,涵盖校门、楼宇、教室、操场、餐厅、后厨等各类场景,常态化应用于政务值班、督导检查、校园安全、餐厨管理等工作中,让管理“眼见为实”;全面推进水、电等后勤服务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实现了学校水、电等能耗的实时监测,让设备“开口说话”,学校管理由粗放走向精准。

强化融合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坚持将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领域,全面推进资源汇聚应用、教育教学改革和智慧型人才培养。

一是创新教学资源汇聚应用。采取融合打通、比赛汇聚、众创众筹、学校内生等形式,充分整合国家平台资源和青岛特色资源,形成“基础+特色”相融合的教学资源池,汇聚教育资源千万余条,面向全市免费共享;遴选错题本、生涯规划等优秀软件50款在e平台开放,辅助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学生学习方法改进;开发“名师导学课”“名师空中课堂”等公益课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个性化课后服务。

二是优化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以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等课题和试验为契机,以一师一优课为载体,推进教学融合创新探索,近3年全市推出一师一优课近2万节,信息化教学应用场景48个,全市270余个城乡结对学校采取线上“1+1”模式开展同课异构、网络教研等活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以“双减”政策实施为契机,依托信息技术优化作业管理,精准实现了作业分层、个性化指导,有关做法被评为全国“双减”典型案例;充分利用新技术优势推动考试评价增效,通过向全市初中学生发布中考增值分析报告、向全市高中学生发放全市统一质量监测增值分析报告,靶向推送解决方案,提升了教与学的效能。

三是探索智慧型人才培养路径。把人工智能教育作为培养智慧型人才的突破口,率先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研究开发了《人工智能应用实战》《机械臂学习》《三维设计》等应用和兴趣课程,以项目式学习为主体,坚持“普及、拓展、培优”三维并举,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提升问题解决、动手实践和创新应用能力。目前,全市实现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全普及和实验室全覆盖,校校建有人工智能学生社团。根据2021年《中国互联网学习报告》,青岛市教师互联网教学综合指数为4.21,学生综合指数为4.23,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