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在“双减”和新课标的背景下,青岛七中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建构与实施的新路径,完善了“七乐”课程体系,建构了“1+N+1”多元课程,切实推进建设数字化教育场景下的高品质课程,实现“五育”并举,赋能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以生为本,校本课程与课后服务完美结合
“双减”政策的出台引发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变革,在全社会形成了巨大反响。青岛七中借力市南区推行的“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融合信息技术,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全面创新育人模式,基于校情和学生发展需求,开发内容适切、亮点突出的特色课程,搭建有效的实施路径,建构合理的评价体系,打造“1+N+1”课后服务课程范式,不断完善学校“七乐”课程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有个性的“七乐”少年。
五育融合,多元认知促学生全面发展
“五育”融合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有效举措。青岛七中整合各级课程资源,不断完善“七乐”课程的整体架构,逐步形成德育、实践,综合三大类七个板块的课程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还专注学生的特长拓展。学校不仅充分激活了全校教师的参与主动性,还积极引进社区教育资源、邀请家长协同参与,倡导校本课程多力量组合、多主体参与。
技术赋能,落实“双减”下学生个性化成长
学校提供分层分类的课程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跨班重组,再由教师进行对应的有效辅导,既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又激发教师对各自擅长领域的研究。大数据支撑学校建立了“七乐”少年成长记录电子档案,将每个孩子的学业、品德、体质健康、疫情防控等情况可视化呈现出来,实现闭环管理;将课后服务内容与学生需求成长相对接,精准施策,精心指导,精益求精,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硕果累累,让师生享受成长的快乐
在全国第十三届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中,学校教师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在青岛市微课制作大赛中,学校教师获得一等奖5个、二等奖4个。教师刘倩的《心灵花园》和教师王磊的《物理小制作》被评为青岛市精品课程,教师李秋芳主持的《乐海畅游》课程被评为市南区特色课程,《走向深蓝 以海育人》研学活动获得青岛市海洋研学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青岛七中学子在省市级实验创新大赛、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头脑奥赛、电脑机器人等赛事中频频获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