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7月18日至22日,中组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部联合举办“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21日同“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学员座谈并讲话。作为6个省份之一,副省长孙继业代表山东省围绕“部省共建国家职教高地 加快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了交流发言。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李明参加了座谈会。
近几年来,我省以部省共建国家职教高地为主线,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不断推动职业教育完善发展革新,更好服务高水平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全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乡村振兴、海洋强省、新旧动能转换和脱贫攻坚等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坚持在提升吸引力上下功夫,畅通学生升学、就业“双渠道”。把产业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客观需求,与社会对畅通职校学生成长发展渠道的迫切诉求有机结合,在全国率先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职校学生既可以上高职专科、职教本科,又可以上应用型大学,为山东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全省中职招生有2.95万人超过普通高中线,高职招生有2.92万人达到本科线,1.74万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转入中职学校,学生和家长开始摘掉“有色眼镜”,主动选择职业教育。
——坚持在产教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深化职业教育混合所有改革。作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省份,山东14部门出台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吸引头部和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全省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区35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322个、专业993个、实训基地1900个,524家规模以上企业入驻,组建191个职教集团,工厂建到校园里、课堂搬到车间去,拉动社会投资120多亿元,中、高职校均合作企业分别达到14家、268家。
——坚持在“双师型”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吸引业界精英任职任教。为让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和技能大师走进校园传道授业,改革职校教师招聘制度,从会做的当中选会讲的,对业界优秀人才可采取直接考察方式,全省1117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绿色通道”进入职校,将最先进技术传授给学生,让有“真本事”的教师教会学生“真本领”,全省“双师型”教师达到60%。
——坚持在增强适应性上下功夫,做有标准有质量的职业教育。面向产业分专业集群成立了23个省级行指委,瞄准产业变革和升级方向,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组建200个教学创新团队,开发469个专业教学标准,推广项目、案例、情境和模块化教学。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赛区,建立起体现世界技能大赛理念的新赛制,获得金牌数、奖牌数居全国第一位。建设名校强校,65所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15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分列全国第一、二位。面向区域产业,每年开展技能培训200多万人次。主动服务企业海外拓展业务,47所职业院校与11家央企联手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15所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和57个办学点,建设“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培训海外员工。
——坚持在强化内生动力上下功夫,用“良法善治”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深化“放管服”改革,将研发机构设置权、人才招聘权、职称评审权、内部薪酬分配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权“五项权利”,全部下放到学校。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公办职校教师绩效工资水平可达到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5倍;学校社会服务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激励学校在市场中寻找发展空间、提高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