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学生问题行为往往是心理原因造成的,老师们要善于睁开‘第三只眼睛’,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学生。”6月9日,青岛天山小学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师董伟做了《用第三只眼睛看学生》讲座,董伟从人际交往困难、情绪失控、有攻击性、不上学、渴望被关注的五类学生入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产生这些行为的心理因素,使老师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根源,从而实现对症下药。
培训中,董伟结合自己心理咨询时的真实案例,与老师们娓娓道来。例如,某六年级的女孩脾气特别暴躁,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同学大打出手,同学们都叫她“暴力女”,而在家里,她也经常欺负妹妹。类似这种行为都有它深层的需求,董伟通过与她交流发现,女孩在生活中感觉自己不被别人喜欢,因此容易被激怒,这是典型缺爱的表现,这就需要老师们在点点滴滴小事中,对她“嘘寒问暖”,让她体会到爱的存在。
又如,学生小茜经常偷拿同学的东西,如铅笔、本子、橡皮等,被老师找到后她也不否认,长此以往,同学们都很反感她,没人和她玩,小茜在学校里人际关系并不好。而小茜之所以产生这种行为,就是希望引起同学和老师关注,但却让她更加孤独了。因此老师们在面对这类学生时,不能只教育其偷拿东西的行为,要看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平时给予其更多的关注,与她更多地沟通。
此外,董伟还分析了反击特别用力、频繁与同学发生冲突、常咬手指甲的学生,他们背后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以及生活在溺爱环境中的学生,不想上学时便以极端地行为恐吓父母。这些行为引起了老师们的强烈共鸣,短短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大家听得意犹未尽,老师们也产生了很多教育思考和启发。
教师于冠卓认为,作为老师,应该用爱和耐心帮助孩子,细心观察,侧面体察,找到问题的症结,这样能更理智地面对这些有问题的孩子,更科学地帮助他们。同时,应该通过多学习心理知识,提升自身素养,给学生和家长提供专业的建议。教师王洪雁说:“老师们要有第三只眼睛,平日多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多跟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内心充满阳光,健康成长。”
天山小学校长卢华丽表示,老师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心理学的视角面对学生以及应对工作,随时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学生,尽力、借力去解决问题,并及时与家长沟通,给家长专业性的指导,家校携手助力学生阳光、健康成长。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