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一场疫情,老师变成了主播,屏幕化作了黑板。疫情无情,教育有爱。在疫情防控一线,每一个教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有效保障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书写了教师的教育担当。线上教学期间,当居家授课的教师夫妻,遇到两个要居家学习的娃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起走进他们的家庭听听他们的故事。
故事一
刘霞是平度南村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任语文、道法老师。老公张增仁是南村小学音乐、科学教师,负责学校的工资、财务、统计等工作。他们的大女儿张宫羽上三年级,小女儿张涵兮则是幼儿园大班的学生。
由于家中老人离得远且还有自己的工作,所以无法帮忙照看孩子。孩子的日常起居与学习生活全都由两人照顾。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开启了居家学习模式,作为双教师二孩家庭,一家四口全都居家上网课,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首先要考虑的是设备够不够,四个人需要四个设备;其次考虑的是几个人同时上网课,流量够不够;最后还要考虑房间怎么分配,父母要讲课,声音会不会干扰孩子听课。为此,网课第一天她就给孩子立规矩:“爸爸妈妈上网课的时间,不准大声说话,不准进入我们的房间,姐姐上课时间,妹妹不能去找姐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二人发现工作与家庭确实很难兼顾。两部手机、一部平板电脑、三个房间,本来都已经安排妥当,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总是手忙脚乱,时常“打架”。有时候三个人在自己的房间各忙各的,小女儿只能在客厅自己一个人发呆,玩自言自语的游戏。有时候设备不够用就会互相“争抢”。为了解决网速问题,移动公司给她家宽带提速,并赠送了流量,让教学活动能顺利开展,他们非常感谢移动公司对教育的支持。
刘霞带的是一年级,除了日常的线上教学、作业批改、备课教研等工作外,还要手把手地教网络另一端的孩子怎么举手、怎么连麦、怎么提交作业。由于一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网课,好奇心强,并且好动,自律性和专注力又不行。因此,刘老师在上完第一节语文课后,要接着指导学生做眼保健操休息一下眼睛,好进行下节数学课的学习。第三节的线下自主阅读也改成线上,指导学生怎样读,读什么。同样,下午的必读书目阅读时间,刘老师也是领着同学先自读,然后再在空中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下午的道德与法治课和语文线上答疑,刘老师也是手把手,一点点的教学生。虽然一天下来很辛苦,但是一想到线上课堂另一端的孩子,有没有大人陪伴?遇到不会的怎么办?各种问题纷至沓来,牵挂学生的她就又充满了力量。除了自己的课堂,她还要巡视音体美老师上课时学生到齐了没有,观看时长够不够。每周五要召开线上家长会,总结一周以来学生上网课的情况。每天她还要抽空处理班级的一些杂乱事务,一天下来,几乎没有空余的时间去照看孩子。一天上午她正在上课,小女儿不知什么时候睡醒了,兴奋的凑到她耳边说“妈妈,我把被子叠好了!”当时她心头一愣,一阵心酸涌向心头,但马上又调整心情回归课堂。下课后看到自己穿好衣服,叠好被子的小女儿,一把将她搂到怀里说:“宝贝你真棒!我的小公主长大了!”
而张增仁除了要上好网课外,还有很多财务工作急等处理,他要经常回学校去完成工作,有时候一连几天从早到晚都在学校呆着,中午就在学校吃一个大碗面。两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就全都交给了刘霞照看。每次回来休息,刘霞都赶着他先去消毒,因为他回学校要先做核酸检测,医院里病人多,生怕他带回病毒传染给孩子。
每天早上7点多刘霞就要准备上第一堂课。根据经验,她怕网络不好挤不进课堂,所以都会提前开始上课。这个时候小女儿还没有起床,爸爸就照看大女儿吃饭,给她做好上网课的准备。8点大女儿准时开始上网课,爸爸做完家务就要回单位工作。经常下午6点多才回到家,有时候结束晚了,没有时间做饭,就在回家的路上买点吃的带回家。回到家,看到两个披头散发的孩子,他问,“你们中午吃的什么?”“方便面”“中午睡觉没有?”孩子摇摇头。此时刘霞连上一天课之后正在自己的房间批改作业,爸爸就知道孩子又在家“疯了”一天。
小女儿在幼儿园,每天都会有居家活动指导,每次她的课都要等到姐姐上完课,用完平板之后,她才能用。大部分时间也是懂事的姐姐带领妹妹完成居家活动。因为她们知道:在妈妈心中,她的学生最重要。
有时候,刘霞也觉得自己亏欠两个女儿及家庭太多,但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师使命,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都在为疫情防控默默付出,作为教师也应该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教育力量。
故事二
在居家学习期间,为了保证同学们“停课不停学”,可忙坏了家有俩娃的双职工教师家庭,崔玉楠老师也是这些家庭之一,她家每天都在上演着忙碌的家庭学习“大片”。崔玉楠是平度南村小学二年级班主任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她任教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她的老公是青岛制冷学院的教师,大儿子在实验中学读初一,小儿子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与刘霞和张增仁家一样,她们夫妻两人都是老师都要上网课,同时她们的孩子也需要上网课,一开始真是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应对,不过最终她们克服重重困难,合理安排好一切,现在她们家庭的居家学习生活已经开始有序的进行,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学习节奏:每天晚上她都会备好课,用最饱满的精神迎接第二天的工作。原本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现在需要压缩精简到20分钟,这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并没有难倒她,她提前选定授课内容,把每句话怎么说都写在备课本上,然后用生动语言吸引孩子的专注里,这样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每天早晨她6点起床做饭,6点半叫孩子起床洗漱、吃早餐,7点开始早读,老大一周的学习就开始了。
周一参加升国旗仪式的哥哥
在自己房间认真上网课的哥哥
安顿好老大,7:50崔玉楠开始上网课,虽然学生在电脑的另一端,但她仍然以严谨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每天她都会在阳台用平板给孩子上网课
孩子的爸爸在自己房间给学生上网课
他们三个人每天的上课时间都安排好后,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她们家上幼儿园中班的小儿子怎么办?好在这时有老人来帮忙,孩子的奶奶在她们上网课期间会带着孩子做简单的数学题、或者带着孩子做好防护去户外打球。
每天晚上,她会和同级部老师们一起总结一天的上课情况并互相交流第二天的上课安排,及时关注孩子居家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线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因为是班主任,所以下午的课程也被排的满满的,上完道德与法治课,还要看着学生们练字,陪着学生们进行线上读书交流会活动。
进行书香侵润心灵阅读伴我成长线上读书交流会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在居家学习期间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也是一名党员教师应该做的!
到了晚上八点半,孩子的爸爸已经上完网课,老大也下课了,她经常先哄着二宝上床睡觉,等孩子睡着了再起床继续备课,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双眼因为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常常视线模糊……网课比正常上课付出更多、辛苦更多,但崔玉楠老师说,自己是共产党员,困难面前,党员就要冲锋在前,更何况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只有我们看好孩子的居家学习,才能不辜负奋斗在第一线的抗疫英雄们的无私付出!
故事三
疫情就是命令,学生就是责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线上教学每个教师的信念。陶亚菲是平度南村小学四年级班主任,任教两个班级英语还兼任道德与法治,地校等多个学科,她的老公李丰波是山东省华侨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任教高一两个班的语文。高中老师任务重,压力大,居家上网课不能有一丝的松懈。女儿李梦菡是平度市西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小学毕业。儿子刚上幼儿园需要有人陪伴,四个人同时住在一个90平米的房子里,怎么上网课?三个人都需要有各自的空间,各自的时间,安静的环境,怎么分配?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上网课,陶亚菲老师积极地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当听说联通公司可以为老师们免费提升网速时,陶亚菲老师赶紧报名,解决了先前网络慢、网络卡的问题。三个人上课时间的冲突也困扰着他们很长时间。女儿有固定的课程表,只能由两位大人找同事调课,错开上课时间。
当两人都在紧张的忙碌自己的工作时,不懂事的儿子因为长时间无人陪伴而哭闹起来。他跑到妈妈身边,妈妈盯着电脑说:“找爸爸去。”;孩子满心欢喜的跑到爸爸身边,爸爸盯着课本说:“去、去,自己玩去。”爸爸妈妈虽然每天都呆在家里,但是却没有陪伴孩子的时间。他失望的哭了,哭声越来越大,这时,陶亚菲过来抱着儿子,心不在焉的哄着孩子,一边跟孩子对话,一边还要批改手机上的作业。儿子把妈妈的头掰过来说,“妈妈你看着我说话,不要看手机了。”每当这时,妈妈的眼睛总是不自觉地湿润起来。
所有的人都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这场疫情打乱了一家人原本正常的工作和温馨的生活,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不得不联系住在老家的父母把孩子接回老家照顾几天,周末再接回来。
每天早晨陶亚菲六点准时起床,准备早饭,爸爸参加每天雷打不动的早晨集备,做完早饭后就叫醒女儿,吃早饭然后开始早读。“妈妈,我登录谁的钉钉?”“登录爸爸的吧,爸爸上午没课”通常情况下她们都是这样交换着上课。因为一个钉钉手机号,只能一个人在线上网课。该吃午饭了,妈妈还在处理学校布置的任务、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联系家长等等,六年级的女儿主动承担责任,帮妈妈干起了家务活。晚上爸爸在给高一的孩子上晚自习,妈妈就陪着儿子完成幼儿园的居家活动任务。姐姐在忙着写作业,交作业,全家人一直要忙到9点才能舒一口气。
在疫情当下,相信像她们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她们只是最平凡的一个,但是她们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也坚信眼前的困难都是暂时的,胜利的曙光终将属于我们。
线上教学还在继续,她们也会坚守岗位,努力奋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她们终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用责任和爱去守护她们的学生,去完成教师的本职工作,努力奋斗,用行动书写教育人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