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12月22日,青岛市高中生物学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在青岛九中举行。此次活动引领教师通过命制原创和改编情境类试题,深刻理解高考的命题思路,为备战2022年高考进一步增强了实效性和针对性,为高中生物学科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议由青岛九中高三生物集备组长毛昕主持。青岛教科院高中生物教研员张洪军老师亲临指导,全市来自各区市以及局属各学校的200多名高三教师及高一高二备课组长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活动开始,教研员张洪军老师就近期2022年高考生物学科备考相关工作问题进行部署安排,然后青岛二中王开顺老师、青岛九中姜雪芹老师、即墨二中张晓东老师、胶南一中张敏老师、平度一中隋守世老师、莱西实验葛丽老师等六位老师分别分享了情境类原创试题优秀题例。
张老师从高考命题思路出发,对近几年来的山东等级考试卷和难度系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说明,提出当前高考备考高三一线教师命制原创情景类试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青岛二中王开顺老师结合材料总结出5点命题思路:筛选资源,创设情境;明晰考向,突出素养;题目命制,教师校正;细节修改,学生测试;收集反馈,反思提升。并具体介绍了由“碳达峰、碳中和”、“哈瓦达克斯岛”、“新型冠状病毒疫苗”、“2021诺贝尔奖”四个情景所创设的题目。
青岛九中姜雪芹老师从信息来源、命题意图、命题依据、落脚点和命题新思路五个角度,向我们分享了9道原创题和改编题,其中前五道均有学生参与创作。题目以情境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基础以及提取并应用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评价能力等,由浅入深编制试题,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即墨二中张晓东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其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考查教材基本概念、渗透生命观念,重视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考查,从学术经纬——《细胞》中选取材料,创设以“世界艾滋病日”为背景的原创题目。
胶南一中张敏老师分享了命题过程,材料搜索时注意关注最新进展的有关内容、与当前所学知识有关内容、做题过程中遇到的有关内容,针对材料内容,集体讨论涉及到的知识点,然后根据具体学情(学生知识、社会联系等)以及课标要求确定具体考点,然后进行命题。
平度一中隋守世老师分享了“C3循环与C3植物”、“光呼吸”和“C4循环与C4植物”、激发子及其诱导的植物免疫反应等相关题目,并提出命题绝对是团队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应加强合作,集体备课、命题小组的成立与工作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研究生团队的建立、兄弟学校的借鉴学习也是有效的途径。
莱西实验葛丽老师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塞罕坝的实例来考察生态问题、用艾滋病对免疫进行综合考察、用真实的情景为依托考察所学的基因工程,以生物前沿为依托,用真实的问题情景考察所学的知识点,并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