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未来已来,教育先行 青岛日报教育特刊《未来教育》创刊

2021-09-28 09:07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Array ( [0] => 110 [1] => 109 )

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家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焦虑不安,教育改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大刀阔斧。

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教育怎样,未来就会怎样。素质教育普及,多元智能发展被越来越多的家庭理解和支持。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意义的学校生活正在因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我们要给孩子怎样的教育?今天,我们要赋予孩子什么样的能力走向未来?

从今天开始,由青岛市教育局和青岛日报社联袂打造的青岛日报教育特刊《未来教育》创刊了。它将是一颗思想的火种,引燃教育工作者、家长乃至全社会对教育与学习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它将是观点交锋的盛宴,在教育界流行的“惯有”和“新潮”中冷静诘问,拨开迷雾见本真;它将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平台,站在今天看明天,立足未来看当下,教育改革所走的每一个脚步都将在这里被记录。教育大事追踪、新时代人才培养、特色学校解密、先锋人物访谈、校园动态呈现……《未来教育》必将成为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者和见证人。

《未来教育》的创刊,恰逢“党报进高校”活动的开启。所以,首期《未来教育》将目光投向了驻青高校。

老舍先生在《青岛与山大》一文中曾经说过:“一个大学或者正像一个人,他的特色总多少与它所在的地方有些关系。这种特色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而像典藏佳酿一样历久弥香。”大学与它所在的城市总是血脉相连。城市的建设发展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城市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文化结构,也直接影响着大学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建设,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和结构。与此同时,大学也在支撑着城市的发展、繁荣、进步。大学是镶嵌在城市中的璀璨明珠,没有大学的文化引领、知识共建和人才支撑,城市的独特文化品位和经济社会发展就难以彰显。

青岛敞开胸怀,大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积极支持在青高校的建设发展。近些年来,“土著”高校“东征西扩”,外地高校纷纷落户,无论是资金、土地,还是政策、服务,青岛都给予了鼎力支持,予以顶格推进。西海岸、崂山区、鳌山湾……高校集群逐渐形成,青岛的高校版图日益扩大。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20年底,青岛共有高等学校29所,30余所高校在青设立了研究院、产教融合基地、创新园区等。29所驻青高校中,本科层次高校16所,专科层次高校12所,开放大学1所,全日制在校生43.07万人,2所高校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高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8所高校进入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2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在青高校拥有全职两院院士26人,外聘院士85人;现有进入ESI前1%的学科43个,国家重点学科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21个。

企业生产的饮品发酵不稳定,山东大学(青岛)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帮忙查找根源;渔民养殖遇到种苗问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给出解决方案;田间地头,青岛农业大学的教授们手把手传授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高校成为城市发展的智库、创造的动力源、文化的引领者,丰富的高校资源奠定了青岛的城市高度。

而高校最生动的资源就是大学生。哪个城市拥有庞大数量的大学生,哪个城市就一定拥有美好的未来。

43万在校大学生在青岛学习、生活,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的活力。特别是近年来,青岛不断增强毕业生留青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努力营造良好的青年学生留青发展环境,通过狠抓政策落实、搭建平台载体、优化服务效能等举措,吸引毕业生留得下、确保毕业生留得住、助推毕业生发展好。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在青岛创业就业,为青岛建设创业城市、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高等教育普及化深度发展,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加速构建,高质量的城市群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和城市能级提升,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和高校将迎来新一轮的双向赋能、协同共进、合作共赢。

此时,我们更加深刻思考的问题是,高校作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大熔炉,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高校思政工作回答的根本问题。

近年来,聚焦立德树人,驻青高校不断探索思政教育新形式,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在青岛大学,“导师讲思政”横跨行政管理、临床医学、环境工程等57个不同专业,授课内容回应大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从专业能力的培养到人文素养的教化,为思政课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在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起成立青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为不同学段相互听课集体备课、思政课“堵点”集体攻关以及思政课教学成果共享搭建平台,成为青岛市大中小学思政课老师打通学段界限、形成合力、共谋发展的有益尝试。

作为宣传市委市政府重要政策的主平台、发布青岛信息的主窗口、推介青岛形象的主阵地、引导重大舆论的主渠道,《青岛日报》也将成为驻青高校思政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的,“全党全国人民都从人民日报里寻找精神力量和‘定盘星’。”

今天,我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汇聚一堂,通过首期《未来教育》特刊,重磅推出“高校风采录”,聚焦驻青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等亮点,全方位展现驻青高校与城市的共生共融、相互依存。

未来,我们将搭建一个更加宽广的展示与传播平台,更好地服务青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赵 黎 王沐源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