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对于小学生而言,艺术、体育和综合实践类课程往往比文化课学习更具吸引力,学校提供的课程越丰富,往往越能唤醒学生的需求。如何践行“做最好的自己”这一校训,上清路小学聚焦课程建设,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选择中发现最好的自己。为此,8月25日下午,学校邀请北京市骨干教师、青岛崂山金家岭学校执行校长朱则光,与老师们分享课程建设的思路。
金家岭学校拥有百余门课程,朱则光对课程设计及其运转有成熟的实战经验。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朱则光首先向老师们介绍设计一门课程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在他的学校中,孩子们发现浇灌学校小菜园要用木桶来回接水,十分的不便,于是想设计一个自动喷灌系统,三四五年级的部分孩子对此感兴趣,便和老师们组成一个项目小组。
这个小组的孩子们开始分工合作,他们首先测量小菜园面积,然后绘制平面图,再布局自动喷灌系统管线,最后安管自动喷灌系统管线。喷灌系统的设计不能成为摆设,要通电让自动喷灌系统运转起来,老师们还要对喷灌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这个课程设计的案例,朱则光重点向老师们讲解了设计课程时要体现混龄、真实、挑战、自主和评价五个要素。
另一方面,在设计课程时也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学校特色。讲到这里,朱则光分享了北京市怀柔区一所农村小学的案例,这所农村小学原先并不起眼,但新校长到任后,发现学校宽阔的场地中矗立着许多大树,于是便开发了这些被熟视无睹的资源,设计了爬树课程,并且制定了爬树步骤和方案。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素质,更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心理素质,凭借这一特色课程品牌,该农村小学一跃成为当地富有影响力的学校。
设计出课程后,就要开始让孩子们选课。如何避免靠网速争抢?朱则光在不断研究实践中设计出了成长星选课方法。每个孩子每学期有100个成长星,学生用成长星对自己喜欢的课下注,下注数量越多则选上的几率越大。在这过程中,孩子们要深思熟虑,弄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还要学会进行合理的分配。如果不认真上课,还有可能被扣罚成长星,下学期选课则会变成劣势,引导孩子学会规划、负责和妥协,其实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锻炼。
此外,朱则光还介绍了学校的课程图谱、课程框架、课程类型,以及学年、学期、学段的课程安排,带领老师们从顶层设计层面理解课程体系的建构,及其在小初高各阶段的实施。
听完讲座后,上清路小学教师满宇飞表示,如何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更多的学习需求,朱校长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搭建丰富的课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找到自我、成为自我,进而成就自我。
上清路小学校长王宁总结道,两位专家的分享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深入浅出的实践案例,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希望老师们带着这一天培训的收获和启发,鼓足干劲,投入到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中,和学生一起,做最好的自己。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