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一直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教育部与相关部门印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学校如何引领更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家长与学校共同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
当今时代,学生依赖电子产品的现象比较普遍,他们在电子产品中寻找成就感、安全感、归属感。而初中生的自控能力不强,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消耗过多时间和精力,影响学生学习和正常生活。面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家长合理疏导,与孩子民主协商制定手机使用规则,让孩子提高自控力。
精选案例:
令家长苦恼的“手机控”
一位母亲这样说:“我12岁的女儿最近手机不离手,沉迷于小说、漫画、电视剧和游戏之中,经常以学习的名义使用手机。她本来成绩就差,现在更是无心学习。在我多次批评教育和耐心引导后,孩子不但没有好转,还出现了严重的逆反心理,经常和我吵。”
科学分析:
初中生沉迷手机的原因和危害
初中生会沉迷于手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学习压力大,手机资讯丰富鲜活,能减压放松;2.现实生活空虚无聊,手机游戏乐趣多;3.现实生活里没有成就感、安全感、归属感,得不到认可,玩游戏可以找到的成就感;4.平时缺乏父母的陪伴,手机上有很多朋友;5.整个大环境的影响,父母和周围的人都在玩手机。
初中阶段的孩子渴望独立,一旦被父母过度束缚,就会产生逆反心理。青春期是孩子最敏感脆弱的时期,一旦超出了承受能力,很容易就选择逃避。智能手机因为其多样的功能和丰富的内容容易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手机依赖多见于自卑、缺乏自信、自控力低的人,与心理空虚、缺乏存在感等因素有关。部分初中生因为学习基础薄弱,跟不上学习节奏,成绩不理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学习兴趣随之降低。加上自控力比较低,家庭又缺乏有效监管,才会出现依赖手机的现象。
手机都有哪些危害呢?
1.阻碍身体发育。首先,孩子频繁使用手机,大量的电磁辐射对生长发育极为不利,甚至还会引发哮喘等多种疾病。英国专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发现,手机电磁场会大大地削弱儿童的免疫系统,降低儿童对电磁场不良影响的抵抗力。国际上从事辐射微波研究的权威专家发现,手机在发射微波的同时也存在“极低频磁场”,达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引起白血病和肿瘤,对儿童影响尤为显著。其次,玩手机的时间长了,活动和睡眠时间自然就少了,很容易引起身体发育迟缓、运动功能低下等问题;长时间握手机,手部保持同一姿势会影响手指的发育;低头看手机对颈椎伤害也很大。
2. 引起视力下降。手机屏幕忽明忽暗,孩子长时间注视会导致视疲劳,眼睛酸涩,导致近视,甚至患上干眼症。而手机蓝光可以穿透视网膜,给孩子的眼睛带来很大的危害,有可能造成视力永久受损。
3. 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中国科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后罗静老师说,孩子的很多能力和性格,只能在与真人的互动中学习。比如,如何与人更好地交流,如何在冲突中控制情绪,如何识别他人的情绪等。如果孩子长期面对手机营造的虚拟世界,会很容易形成单向的思维模式,在面对面交流时,无法很好地表现姿势、表情和输出语言。当面对真实的社会交往时,他们就会失去了情趣和热情,从而就会使得人际交往淡化,语言表达以及社交能力的退化,甚至会出现有些孩子不愿与现实中的人进行交往。
4. 容易诱发心理疾病。2017年12月1日,韩国高丽大学的神经放射学教授Hyung Suk Seo公布,他发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与经历焦虑和抑郁症的人相似。这些智能手机成瘾青少年在抑郁、焦虑、失眠和冲动方面的分数显著高于平常人。长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很容易诱发孩子患上自闭症、孤独症、过度依赖网络症等心理疾病。
5. 盲目攀比。有的孩子羡慕别人有手机,于是不择手段想购买,有的孩子谎称学校收费,有的从一日三餐中省。
解决办法:
家校携手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告别手机依赖
初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沉迷手机,需要在心态、策略、责任等方面引导家长。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如果孩子出现手机依赖,教师应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禁止孩子接触智能手机,是跟社会脱节的做法。家长需合理疏导孩子。
其次,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判断学生是因为哪种因素导致的手机依赖,再基于原因量身定做“治疗方案”。引导家长与孩子民主协商,制定规则规范上网行为,让孩子有“限制”地用玩手机。
再次,尊重儿童自主意愿,鼓励儿童对手机依赖问题的独立思考与理性表达。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要耐心征求学生意见。在本人乐于接受的情况下,为学生搭建平台,通过增加户外运动或寻找替代品等方式,倡导学生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将其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
最后,提醒家长承担起必要的监护责任。初中生自我意识飞跃发展却又不成熟稳定,情绪存在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等特点,使其自控力也存在着不够持续和稳定的特征,孩子在使用手机的问题上离不开成人的正确引导。家长要做好榜样,在孩子面前尽量减少玩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