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

↓↓

一定告诉孩子,真正的自信,是允许自己被否定

2021-07-26 15:34 来源:月下客育儿智慧
Array ( [0] => 100 [1] => 99 )

01

月宝画了画,第一时间要拿给我看。

我经常很惊喜地说:“哇!画得太棒了!”

月爸就更夸张了,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得碗口大,瞠目结舌好半天,才从丹田涌出那句:“太好看了~~”

好看是真的,但是看得多了,就会在她的作品中有些许比较,这张没有上一张画得好,那张画面有些单调……和月爸每次都夸张地赞美不同,我的反应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有些起伏。

当我的反应没有那么强烈时,月宝就会有点沮丧地低下头:“画得不好,妈妈没有很惊喜……”

我渐渐发现苗头不对,就拉过她说:

“你自己的画,你自己觉得好最重要,看画的人未必懂画,他们往往是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心情做出判断的。艺术和其他的事情不同,它不需要与别人配合,完完全全是自己内心的一种表达,所以好不好,你自己说了算,你自己满意的作品就是好!”图片

02

现在有很多文章说,孩子的自信是父母帮着树立起来的,多赞美、多鼓励,少一些批评否定。

这样说当然是有道理的,但,这只停留在小孩子成长的初期。

孩子小时候,能够得到周围人的认可自然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但是如果一直依赖于外在的肯定,问题就大了。

我身边的一个同事,在网上买衣服总是让我们帮她参谋,这件衣服好不好看,那件衣服适不适合。

本来我觉得这也很正常,就帮她看一看,但是有一次我和另一个同事意见相左,我说买蓝色,她说买黑色,小姐姐就犯了难了,到底听谁的呢?

我说:你自己到底喜欢哪一件呢?

她说:我也不知道了。

穿什么样的衣服,完全是一种自己的主观意愿,又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如果买衣服这样随性的事都需要依赖外界的肯定,那只能证明,这位小姐姐活得一点自我都没有,一点自信都没有。

我们周围经常遇到这样一些人,受不了别人的否定。

一旦受到领导、老师或朋友的批评,要么黯然神伤,要么大发雷霆,要么强词夺理想要扳回一城。

别说是我们这种平凡的人,就是那些企业高管也常常有这种心理。

有一次,我和一位私企女强人聊天,我问她为什么特别害怕被拒绝或被否定。

她回答说:“被拒绝或被否定,就说明我不够好。”

那你这种想法不是很危险么!

你好不好,取决于别人怎么看你。你对自己没有自知,而是把标尺放到别人的手里。

事实上,每个人手里的标尺都是不一样的,当你认同了别人的标准时,就已经把自己置于“不好”的境地,因为你作为一个个体,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标准。

03图片

很多成年人,的确有一些童年创伤,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受到批评、指责、拒绝和否定,以至于他们长大后心里总有一个声音——“我不行”,“我这个人不够好”。

于是当他们成为了父母,就玩命夸奖孩子,希望把自己童年缺乏的自信都弥补给孩子。

这样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只能接受被表扬,不能接受被批评,一旦被批评就发脾气耍性子,换言之,就是你们都得说我好,让我高兴,要为我的情绪负责。

这不是强大的自信,而是另一种脆弱。

04

真正的自信来自于哪呢?

来自于你对眼下所做的事全心全意地投入,呕心沥血地打磨,孜孜不倦地钻研,乐此不疲地修正。

我常常对月宝说,你自己的画,你觉得哪里不好看,就去改哪里,改到让自己满意为止。

你让自己满意了,不管你临摹得像不像原图,不管别人是不是惊叹赞美,你的画都是一张好作品。

随着你自己技艺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增强,能让你自己满意的作品自然而然就会是一张不可多得的佳作!

画画如此,我更希望她能把这份自知与自信代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别人的意见可以做参考,但是不能被当作标准来审判自己。

自己才是自己优秀与否的决定者。

自己要有自己的标准,来判断自己是好是坏。

自己可以给自己肯定和认同,而不是一直到外面去求证,去寻求支持和鼓励。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从被鼓励的蜜罐中走出来,转向自我衡量与自我肯定,那他的所谓“自信”是不堪一击的。

真正的自信是允许自己被否定,然后回归自己的标准,重新审视这件事。

如果它是让自己满意的,那即使周围的人都说不好,我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欣赏我自己;如果我自己也觉得不满意,那就修正,修正到让自己满意为止。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