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

↓↓

睡眠不足,影响孩子大脑发育、认知功能,增加患抑郁症风险!

2021-07-23 10:10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Array ( [0] => 100 [1] => 99 )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大脑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不仅帮助儿童消除身体和大脑的疲劳,还能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若儿童的睡眠时间被剥夺,不仅会对他们的大脑功能、认知能力、在校表现、身体健康状况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困扰。因此,重视儿童的睡眠质量以及积极干预儿童的睡眠问题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儿童睡眠质量现状

美国圣约瑟夫大学费城儿童医院的研究者敏德尔(Mindell Jodi)等对多个国家及地区29287名0~3岁儿童的调查发现,中国父母所报告的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率为75.93%,不仅高于欧美国家(如美国为24.44%,英国为22.63%),也高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如日本为19.61%,泰国为10.83%)。

有一份对中国儿童睡眠问题报告率的元分析(Meta-analysis)指出,我国儿童睡眠问题合并报告率为35.1%。一项对北京市海淀区891名2~3岁儿童睡眠状况的调查显示,被调查儿童的总体睡眠问题发生率为82.0%,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较高水平,而欧美国家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约在20%~45%。

芜湖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对安徽省芜湖市1594名0~3岁儿童睡眠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率为23.09%。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外科护理学教研室对四川省南充市300名中学生睡眠现状的调查显示,学生中约65%平时睡眠时间低于7小时,约68%平时就寝时间在23:00后,约50.6%有熬夜的习惯,约60%并不关心自己的睡眠情况。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儿童保健科等对深圳市14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睡眠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被调查儿童的睡眠不规律、睡眠不足和睡眠问题相当普遍且较为严重。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朱雪丽等对河南省6城市5732名中小学生日间过度嗜睡现状的调查显示,有58.2%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在一天大部分时间里头脑能保持清醒的状态;10.7%称自己白天总是感到疲倦、爱生气和抱怨;11.5%称自己写家庭作业时感觉很困或睡着;13.0%称自己在上课期间会感觉很困或睡着;47.8%称自己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31.8%早晨需要别人叫自己起床;30.7%早晨起床很困难;22.7%早晨已经醒了之后又会睡着。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环境医学研究室等对上海市1812名1~6岁儿童睡眠状况进行的调查显示,上海市2岁组和3岁组儿童的平均睡眠时间分别11.78小时和11.65小时,均明显低于美国儿科权威医学书籍《尼尔森儿科学》(以下简称《尼氏儿科》)中列出的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的需求标准(2岁儿童的标准睡眠时间是13小时;3~4岁儿童的标准睡眠时间是12小时;5岁儿童的标准睡眠时间是11小时)。2~5岁各年龄段儿童夜间睡眠所占的比例也明显低于上述标准。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46.97%,明显高于《尼氏儿科》中0.2%~10%的标准。其中梦游的发生率为1.93%、梦呓的发生率为24.83%、鼾症的发生率为16.84%、磨牙的发生率为19.00%、大于5岁的儿童遗尿的发生率为4.29%、梦魇及夜惊的发生率为12.14%。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对连云港市2042名2岁以下儿童的调查显示,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36.8%,其中夜醒的发生率为12.0%,打鼾的发生率为11.1%,入睡困难发生率为8.8%。

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对上海市495名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调查显示,被调查者的睡眠总时间为11.19小时左右,周末睡眠总时间为10.87小时左右,均少于《尼氏儿科》中列出的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的需求标准。睡眠障碍总检出率50.30%,其中男童检出率50.88%,女童检出率49.53%。

综上所述,我国儿童睡眠现状不容乐观,睡眠时间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睡眠问题发生率较高。

睡眠对大脑发育的影响

儿童大脑的健康发育,离不开充足、稳定的睡眠周期。当一个人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其大脑的生理电活动会发生复杂的变化。脑科学研究显示,人的睡眠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外加快速动眼睡眠阶段。每个睡眠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会重复几次完整的睡眠周期。

睡眠和睡眠周期影响着胎儿和婴儿的神经系统、感觉系统的发育,影响记忆的形成与巩固,还影响人的大脑的可塑性。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葛瑞文(Graven Stanley)等通过观察婴儿的行为发现,睡眠和睡眠周期开始于胎儿发育第26~28周。而后,随着婴儿的出生并逐渐长大,学步阶段的儿童(1~2岁)会在夜里出现难以入睡或多次醒来的状况,大部分儿童在学步阶段之后又能恢复安稳的睡眠,但有一部分儿童的睡眠问题却会持续存在。

充足睡眠促进儿童大脑发育。挪威科技大学的斯坦斯贝克(Steinsbekk Silje)等通过对795名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追踪研究发现,失眠症状会增加儿童出现行为障碍、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的风险,而且睡眠障碍与精神病症状之间还存在随时间变化的双向相关,如4岁儿童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性反抗症、抑郁症与他们6岁时的失眠症显著相关;4岁儿童的梦游症状则能预测他们6岁时的分离焦虑障碍。另外,失眠和梦游的症状具有时间稳定性,即4岁时有失眠和梦游症状的儿童到6岁时还有相同症状。

儿童正值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期,充足的睡眠对其非常重要。专家建议,1~2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应保证11~14小时;3~5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应保证10~13小时;6~13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应保证9~11小时;14~17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应保证8~10小时;18岁以上的年轻人的睡眠时间应保证7~9小时。

睡眠时间不足不仅会影响其大脑的健康发育与认知功能,同时还会减缓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速度,进而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可见,儿童越早形成稳定的睡眠周期,就越能促进其大脑发育,还避免可能发生的精神症状。我们鼓励父母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保证孩子健康和快乐地成长。

充足睡眠帮助儿童巩固记忆。记忆巩固是指学习之后,将学习内容从短时记忆存储到长时记忆的加工过程,记忆巩固之后才能更有效地指导行为。在德国吕贝克大学盖斯(Gais Steffen)等的研究中,实验者给高中生布置一项英语和德语单词的学习作业后,一组高中生第一晚没有睡眠,另一组则正常睡眠。48小时后,实验者测试学生记得的词汇,发现在学习作业后没有睡眠的学生的平均遗忘率高达15%,而正常睡眠组则基本不忘。

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助于加强大脑的突触连接,从而巩固记忆,而且它们之间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睡眠促进记忆巩固,而记忆巩固的加工过程也帮助保持睡眠。

睡眠问题对儿童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相比睡眠充足的人,睡眠剥夺个体的大脑不同区域的激活程度都显著减少,包括双边顶内沟、双边脑岛、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回,而这些都是影响个体认知功能的重要脑区,例如,睡眠剥夺后的个体会出现注意力明显下降、认知加工速度变慢、认知任务的学习减缓、无意识的短暂昏睡等问题。

与此同时,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的艾弗森(Everson Carol)等研究发现,睡眠剥夺会对大鼠的内脏神经细胞造成损伤,而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即“补觉”是补不回来的。

除此之外,由于儿童在深睡眠期还会产生和释放对于发育至关重要的生长激素,因此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如身高、体重等,还会造成免疫力低下、代谢紊乱等问题。不仅如此,睡眠不足还与儿童情绪障碍、焦虑障碍、双向情感障碍、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培养睡前常规活动。睡前常规活动旨在帮助儿童将某一固定行为与入睡联系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活动可以有洗澡、刷牙或者讲故事等。美国圣约瑟夫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14个国家的10085名0~5岁儿童的母亲,发现睡前常规活动与儿童更好的睡眠状况存在相关。拥有睡前常规活动儿童的上床睡觉时间更早、入睡时间更短、睡眠持续时间更长,而且半夜醒来的可能性也更低。但是,只有不到一半的母亲报告他们6岁以下的孩子每天晚上都有睡前常规活动。因此,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应该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培养。

提高父母对儿童睡眠的认识。提高父母对儿童睡眠质量和睡眠问题的重视是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睡眠习惯的前提条件。课业压力大是造成儿童睡眠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起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保障儿童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养成午睡的习惯。适当的午睡可以缓解人体午后的疲劳感,提高午后心境状态和觉醒状态,而且短时午睡对于恢复个体健康身心状态也有促进作用。西南大学赵大勇研究发现,在夜间正常睡眠的基础上,20分钟的午睡对恢复午后身心状态的效果最好;要促进记忆巩固,则需要更长时间,因为睡眠周期中第三和第四阶段的慢波睡眠能够促进记忆的巩固。但需要注意的是,午睡不能替代夜间睡眠,也不能完全补偿夜间的睡眠不足。

保证睡前不用电子设备。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很多中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并且经常在睡觉之前玩,可是他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对自己的健康带来的危害。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和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合作研究发现,过度暴露在人工光线中,将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睡眠周期。研究人员让两组人在睡前看书,一组使用电子阅读器,另一组阅读纸质书籍。相比阅读纸质书籍,用电子设备阅读的人在睡觉时延迟了褪黑素的分泌,这是因为使用电子设备时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

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至关重要,为保障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仅需要父母提高认识,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还需要教育部门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杜绝随意增加课时的现象,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学校也应该加强睡眠健康教育,开展学校、社区儿童睡眠行为筛查,各方共同努力为儿童营造充足睡眠的条件。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