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哪些因素影响学生学业成绩?

2021-07-08 15:46 来源:上海教育

经合组织 TALIS-PISA Link 研究指出,教师、学校和学校领导会以多种方式影响学生的成功,其中,教师课堂实践、教师福祉及工作满意度和班级特征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最核心因素。

影响学生成绩的核心教师因素

教师课堂实践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最直接的教师因素,也是学校教育中最为直接的教育形式,对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起关键作用。经合组织指出,教师课堂实践将分为课堂时间使用情况、教学规划自主性、教师感知的纪律氛围、为提升教学清晰度和认知活跃性所用的实践方法以及多形式的评估等五个维度。其中,关注激活学生认知的教学实践主要体现为没有明显解决方案或是可以使用多种路径解决同一问题等特征。已有研究表明,成绩优秀的学生更有机会受到教师激活认知的教学,以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相比于教师主导型的教学,例如“讲课式”实践、记忆与重复等,积极的教学与认知激活策略更能帮助学生取得数学上的好成绩,但这些策略并不会经常在课堂中被用到。

教师福祉与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学生成绩最关键的间接教师因素。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福祉与信念是互相影响的内部因素,且教师福祉可以通过工作环境的压力氛围感知来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研究表明,教师在工作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压力越少,其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就会越高。而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对建设优质稳定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当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越高,他们会更愿意在教学中投入时间与精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工作的价值,使得离职意愿降低。教师工作满意度不仅体现出教师个体对工作满足程度的自我感知,而且对其他教师、学校氛围以及学生有正向影响。TALIS-PISA Link 研究的数据表明,教师工作满意度会影响到师生日常生活中的态度、努力以及工作信心,可以通过提升教师表现来间接影响学生的成就。同时,教师工作满意度也与教师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

影响学生成绩的核心学校因素

班级特征是影响学生成就最直接的学校因素。学生的学习会受到同班同学的影响,而同班学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所用语言、能力水平以及学习需求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成果。此外,同伴的影响也与学生学习成果紧密相关。研究表明,学生会受到绩优生的积极影响,从他们身上获取更强的学习动力与职业期望;但同时,教师为适应学困生的学习水平而减少教学时间或是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等手段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就。此外,班级学生人数会影响到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时间与精力。不过,虽然小班化的教学能促进教师拥有更多教学时间,但实际上班级大小很少会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

同时,学校文化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学校文化是一个多维因素,包括教职工与学生在学校决策上的参与程度、协作性的校园氛围、师生关系、学业压力以及家长与社区在学校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首先,学校文化能通过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家长与社区等利益攸关者的参与能为学生创造有利学习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成就。再者,学校文化会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或健康、教师的教学有效性、教师教学信心以及教学忠诚度来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研究显示,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学校文化因素中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最大。

教师层面影响学生成绩的其他间接因素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中介作用。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在应对教学工作时对自身面对挑战时的能力感知,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目标设定、工作投入以及教学持久度。有研究表明,教师自我效能感同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成就与学习动机等重要教育成果。

教师特征如受教育水平或资质种类等,与学生成绩具有一定的关联。经合组织研究表明,持有合格资质的教师占比越大,学校学生的阅读成绩会更好。但实际上,教师特征是通过教师教学质量来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例如新教师通过专业发展活动提升自我教学技能并获取相关经验,最终转化成学生更好的学习成果。同样,教师在入职教育与培训时所接收到的知识也会反映在他们的教学方法上,以此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教师的从业动机是激励教师更快进入教学工作并决定终身致力于教学事业的心理因素,这也将会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三分之二参测国家与地区的数据显示,如果教师将教职工作作为首选职业选项,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自我效能感相对较高。

教师工作时间的平衡分配是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除了日常教学,教师的日常工作还包括备课、批改作业、行政工作、与同事的交流以及和家长的沟通。教师在行政工作中花费的时间越多,意味着教学时间越少,从而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此外,教师的工作时间也是影响教师工作压力和福祉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教师用于备课、批改作业,尤其是完成校内行政任务的时间越多,他们就会感受到越强的工作压力,从而导致职业认同度的降低、离职率的上升以及招聘难度的递增。

学校层面影响学生成绩的其他间接因素

面对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环境,早期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对职初教师而言必不可少。对职初教师而言,入职培训可以通过教师教学质量与工作满意度对教学实践和学生成就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表明,高强度的教师职业指导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成就有益。而建立“以职初教师为中心”的入职培训课程,不仅遵循了成人学习的内在规律,同时也能调动职初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激发教学自觉与专业发展内动力。在教师职业生涯后期,为增强教师技能而提供的相关支持起到关键作用。一般来说,高水平的教育体系会为在职教师提供更多参与专业发展工作坊的机会来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

反馈是教师评估的主要途径,同时也会对教师教学质量产生影响。通过对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与薄弱之处给予反馈能帮助教师提升其教学效果,从而对学生成绩产生最大的影响。此外,教师之间的同伴反馈也是一种独特的教师合作方式。

教师合作能使教师的日常互动与工作达到特定目标。TALIS 数据表明,参与更深层次的同伴合作例如团队教学、基于课堂观察的反馈以及跨班教学活动都能使教师获得更高水平的工作满意度、自我效能感以及在课堂中使用认知激活式教学方法的可能性。此外,学校领导会在教师合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如果学校领导愿意让教师参与更多的合作活动,其学校层面的交流活动就会更加频繁。

教师的教学创新与开放程度对学生掌握跨学科技能而言有着重要作用。为此,TALIS 研究提倡营造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氛围,这对教师学习以及提升他们的教学创新性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的不稳定性会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长期保持压力状态并处于非最佳的工作状态中,从而无法使教师对工作环境产生积极心态,这也意味着兼职教师或是签有固定期限合同的教师更少拥有专业发展机会。因此,设置弹性的工作时间制度不仅能帮助教师平衡工作与生活,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福祉与身心健康,并减轻对职业生涯发展与教学实践活动的负面影响。TALIS 研究表明,稳定的职业地位能通过改善教师教学实践来影响学生的最终成果。

良好的教师评价体制对提升学校的表现而言必不可少。教师评价也可以看作做是教师理解并反馈自我教学实践和提升教师水平的工具,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满意度与积极性。此外,教师评估可以通过教师实践与信念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

学校领导力是影响学生成就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学校领导力等学校层面的组织与文化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学校领导可以为学生提供支持型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可以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并更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去。此外,学校领导的教学领导力应更关注课程管理、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为教师创造合作氛围,由此影响学生学习的成果。

(本文作者张运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杂志)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