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39中市北分校共同体培训二:项目式教学赋能师生共生共长

2021-05-30 14:16

青报教育在线讯  如何开展项目式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发展?如何构建基于项目式教学的课程?5月29日,深圳市红岭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吴磊结合生动而具体的实践案例,讲解了全学科、多样化的项目式学习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思路,共同体学校的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深受启发,纷纷为此次培训点赞。

巧用小组评价体系

项目式学习强调在真实情境下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合作小组可以说是项目式教学实施的一个有力抓手,如何运用和发挥小组的功效呢?吴磊以科举制成长升级平台为案例,介绍利用小组合作评价体系调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真正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她看来,小组合作评价体系只是载体,核心是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

洛阳路第一小学教师吴玉洁说:“要改变老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老师只是协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学会与其他人交流协作,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学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探究学科跨界融合

为王安石变法写一份陈情奏折、制作阅读书卡、设计历史文创丝巾……吴磊通过历史学科的创意作业,告诉老师们如何把学科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项目的形态,设计成有趣又富于挑战的驱动问题,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受学生喜爱,真正让学习“活”了起来。

项目式教学如何将不同学科进行整合呢?吴磊以历史和“陶”有个约会为案例,讲述学生参与专题选取、制作、展示、撰写设计说明等过程,详细展示了将美术与历史融合在课程中的具体方法。红色井冈山研学课程以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为载体,更是体现了多学科的跨界探究,这些实践案例给老师们项目式教学课程开发打开了新思路。

39中市北分校教师张潇说:“项目式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经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成果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和创新迁移等过程。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为积极的探索者,以用促学,在用中学,整合学科内甚至跨学科的学习内容,培养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为适应未来信息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做好准备。”

构建超越学科课程

课程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跑道,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不断促进自我成长。讲座中,吴磊还引入产品思维,根据学生需求规划自己成长路径,不断地进行自我优化,最终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在她看来,这种产品能力就是改变自己的能力。

生涯故事汇、我的未来职业卡、校友分享会等超越学科边界的系统课程整合,更是带领老师们走进项目式教学更高的层次。对比,吴磊建议老师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打造社会服务类实践课程、职业规划体验类实践课程和校校合作综合实践课程,让项目式学习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可能。

听完讲座后,郑州路小学教师郭靖深刻地认识道:“项目式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参与了一个长期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式来获取信息,可能会接触各个学科领域,接触各个社会层面的问题,这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概念,明白不同学科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从而解决现实的问题,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是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极大锻炼,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推广。”

“项目式教学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方式,科学有效地将传统课堂与现代课堂链接起来,使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体现主体精神。在创新探索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探讨,有效地规避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部分缺点,并将新型课堂、新型师生关系、新型教学生态做了相对完美的呈现。如果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将项目式教学的思维和形式注入其中,充分发挥师生合力、团结协作的动力作用,课堂会有更好的知识生成。”39中市北分校教师陈东芳说。

39中市北分校校长张玉华表示,此次培训集理论引领、方法指导、案例剖析于一体,不仅梳理了项目式教学设计思路,也指明了基于项目式教学的课程建设方向,对老师们接下来开展项目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共同体将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项目式教学研究,进一步优化项目式教学设计,以项目式教学推动教学提质,引领师生成长。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