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 2月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推文称,前些时候制作的新年礼盒《五福迎春·人文年礼2021》中,误把一个“祸”字草书当成了“福”字,特向广大顾客致歉。写春联和贴福字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眼瞅着春节临近,学生和家长们在挥毫泼墨时,应当就此给自己提个醒儿,以防写错字,闹出笑话来。
以上图片选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通过分析此次误用草书,根源在于草书知识不够丰厚。众所周知,书法艺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在数千年汉字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篆、隶、楷、行、草五体。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实用的是行、楷两体,其它三体通常为书法家创作艺术作品时选用,较为小众,主旨在于追求艺术性,相对忽略了实用功能。
青报教育在线为此采访了几位岛城资深书法家,他们建议,写春联和福字最好选择行书、楷书,乃至隶书,优点是便于大众识读。应特别注意的是忌用草书和篆书,其中特别应该回避草书——在书写过程中多画或少写一个圈、折,便成了另一个字,甚至是错字。草书在古代就被视作“文人字”,非受专业训练的人难以通识,即便是草书写得再好,用写春联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有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这段话的意思是,楷书以点画组成形体,靠使转表现情感,草书则以点画显露性灵,靠使转构成形体。楷书如果欠缺点画工夫,还可以记叙文辞,草书如果用不好使转笔法,便写不成样子。从书法理论的高度阐述了草书的本质特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诗人王安石《元日》一诗,记录了悠久民俗文化和热闹的节日氛围。写春联、贴福字早已成为全家人共同参与的一项节日活动,在牛年即将到来之际,青报在此给大家拜年,祝大家身体健健康康,生活红红火火,阖家幸福快乐。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