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青岛七中:有效沟通探家校共育深度,让教师成长走向智慧

2020-11-04 09:26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讯  有效的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前提,也是家校协同共育的基础。在青岛七中教师专业发展主题培训中,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山东省首届十佳创新班主任、青岛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刘霄,与老师们一起畅聊沟通班级那些事,为老师们排忧解难。

讲课、批作业、家访、考试、撰写材料……刘霄总结的教师工作常态引起了老师们强烈的共鸣。他结合自己近30年的从教经历娓娓道来,引导老师们认识成功和幸福与否往往取决于对生活、工作的认知和态度,教师要学会积累、分享和提升,让工作具有条理性,做一个善于沟通的智慧型教师。

在刘霄看来,有效的沟通尤为重要。他在一次家访调研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家长认为家访只是老师为了完成一项任务,不能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法。由此他告诉老师们,沟通不是说教、告状、命令、控制和唠叨,更不是不恰当的干涉,沟通是精准的靶向服务加有策略的个性化辅导,最终实现家长的自我指导。

那沟通有哪些技巧?如何提升家访的效果呢?刘霄认为,家访前要确定合适的形式,并与家长约定合适的时间,尤其要注意沟通细节,以讲细节故事的形式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在某一活动或某一节课中的细致表现,这样做会让家长感觉老师对孩子非常关注,更有利于沟通的顺利开展。

当然,教师在家访和日常管理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例如,校园欺凌如何解决?学生课间经常翻同学桌洞找吃的,对于这样的孩子家访谈什么?怎样劝说学生放弃买宠物狗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学生各种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刘霄与老师们分享他亲身经历的几个小案例,通过利用有效的方法巧妙地化解,为老师们梳理了沟通的五条策略。

通过介绍接手新班快速入戏、将苹果卖出更高的价格等案例,刘霄从“控制节点,巧妙成长”的角度剖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同时,他也提醒老师们要注重加强学科与教材、学法与教法的研究,关注学生真实发展需求和多元成长,努力成为学者型、智慧型、有灵魂的教师。

丰富的实践案例和接地气的语言加深了老师们对家校沟通和教师工作的理解。青岛七中教师迟清文表示,刘霄老师用典型的案例和生动的语言分享了家校沟通的宝贵经验,对如何提高沟通能力给予了切实有效的方法,在工作过程中要解放思想、放大格局、注意节点,巧妙成长,让教育生活常变常新。

教师王钰表示,作为青年教师要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学会工作中的沟通艺术,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成为学生、家长、学校放心的好老师。

而教师娄馨月则表示,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学会积累,学会分享,学会牺牲,更要及时改进,一定要充满理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丰富知识,将学习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做一个善于沟通的智慧型教师。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