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校园文化建设|青岛高新职业学校③:以人为本,打造“全人幸福教育”的和合校园

2020-10-14 16:19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讯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一面文化墙、提炼一段标语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思路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个孩子的血液中去,将学校建成‘三全育人’、培养‘五育并举’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谈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青岛高新职业学校的掌门人,校长孙洪传道出了自己的见解。

传承|“和合”校园特色品牌内涵

“高新的‘和合’文化特色品牌精神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是一种容纳传统教育与个性教育的融通融合精神;是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协合精神;是个体与集体力量高度凝聚、合作统一的精神。”在办公楼的“和合偕习、通达卓异”的文化墙前,孙校长指着上面的八个字侃侃而谈了起来。

他说,儒家“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尚中贵和”思想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等维度的和谐、和睦价值理念。“合”则是结合到一起,凑到一起,与“分”相对。学校教育中努力挖掘融合“和”文化内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传统文化借鉴。而且,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和”字字形构成,千人一口,是“共性”的表达,“合”字字形构成,一人一口,是“个性”的阐释。个性发展与共性成长的高度统一,揭示了宇宙运动规律,是自然的最佳境界和终极状态,是“和合”教育精神的有力支撑。

打造|“全人幸福教育”办学理念

“在充分挖掘‘和合’精神内涵的同时,学校还提出了‘全人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并以‘通达高新·德能济世’为核心价值目标,全力打造以‘自信·选择·专注·成功’为特质的‘唤醒德育’教育,以‘兴趣·方法·恒心·激励’为特质的‘内生智育’教育。”孙校长说道。

在学校的教学楼的中轴线上,孙校长指着墙壁上的“创新发展在高新”“幸福发展在高新”“融合发展在高新”“选择发展在高新”的文化墙告诉记者,每天路过这里,看着墙壁上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那种幸福感是发自肺腑的。他说:“所谓的‘全人幸福教育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培养的是‘健全的人’,要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培育人的核心素养;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推行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教育,让每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其次是通过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践行,让每一个教职工在教育教学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享受教育的幸福;使每一名学生享受到幸福的教育,培育学生感受、感知、感悟幸福的意识能力和创造幸福的能力。要使每个学生都确立为社会、为他人、为自我创造幸福的信念,获得为世界、为人类创造幸福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生时代享受生活的幸福,体验生活幸福,进而热爱生活,关注时代,向往明天,奉献社会。学校推行‘全人幸福教育’,就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建设|让“阳光”洒遍校园每个角落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无论是教学还是活动,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

“我们就是希望让这种‘阳光’洒遍校园的每个角落!”孙校长说,近年来,学校在学生的发展上,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三全育人”过程实效,持续发力“自信、选择、专注、成功”为特质的“唤醒德育”建设工程,打造“思政课程”的同时,着力“课程思政”改革,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新学子的“拔节育穗期”。涵养学生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活化德育形式,拓宽德育渠道,全方位推进生活德育、反思德育、行为德育,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生动力、高新育人“十字诀”为行为引领,具有“家国情怀、阳光心态、宽广视野”的全素养人才,让孩子们凝聚起了“阳光”和“全”能量。

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学校持续激发“动车型”师资培育模式折桂效应,推进课题研究与“三教”改革相融合,突出教师“三种能力”建设实效,全面优化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形成“学校有引领项目、组室有突破项目、人人有实践项目”的教研格局。2019年,1项国家级课题完成结题,12项国家、省、市课题获得立项并全部开题。发挥齐鲁名校长、齐鲁名师、青岛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建立教师间互助生长机制,现已运行2个省级“职教名师工作室”、1个市级“名校长工作室”、4个校级“名师工作室”和2个校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为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注入了“阳光”新动能。与此同时,学校携手家长,共育 “阳光” 共成长;还积极拓展制度建设,形成“阳光”治理的快车道。

青报教育在线 周鹏 王敏敏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