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沉默30多年,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020-10-09 10:29 来源:环球网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正式揭晓,来自美国的诗人Louise Glück获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美国当代诗人格吕克

露易丝·格吕克1943年出生于纽约,成长于长岛,17岁时她因厌食症辍学,开始为期7年的心理分析治疗,随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诗歌小组学习,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开启自己的诗歌之路。其主要作品有:诗集《初生儿》(1968),《沼泽上的房屋》(1975),《阿喀琉斯的胜利》(1985),《阿勒山》(1990),《野鸢尾》(1992),《草地》(1996),《新生》(1999),《七个时代》(2001)等,以及散文集《证明与理论:诗歌随笔》(1994)。1999年,露易丝·格吕克当选为美国诗歌学会理事。2003年,其当选为美国第12届桂冠诗人。

自述:“从十多岁开始就希望成为诗人”

在一次演讲中,格吕克说,“从十多岁开始,我就希望成为一个诗人;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都必须学着忍受长期的沉默。沉默,我用这个词是指一个时期,有时长达两年,这段时间里我什么也不写。不是写得差,而是什么也不写。也并不感觉这样的时期是孕育果实的休眠。”

格吕克还称,她阅读开始得早,从很小就想对人说话。“当我儿时读莎士比亚的诗歌,或是后来读布莱克、叶芝、济慈和艾略特的时候,我并没有被流放、成为边民的感觉。我反而觉得这是我的语言的传统:‘我的’传统,正如英语是我的语言。我的继承。我的财富。”

2016年,诗人露易丝·格吕克的代表诗作《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及《月光的合金》中文版由世纪文景首度引进。《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完整收录了格吕克的《阿弗尔诺》和《村居生活》两本诗集;此外还有早期五本诗集的精选,涉及的诗集为《初生儿》(美国诗歌学会诗人奖)、《阿勒山》(国会图书馆丽贝卡·博比特全国诗歌奖)等。《月光的合金》收录了格吕克的四本诗集,《野鸢尾》(普利策诗歌奖)、《草场》、《新生》(《纽约客》诗歌图书奖)、《七个时期》(普利策诗歌奖短名单),均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诗歌选摘

时间

总是太多,然后又太少。

童年:病中。

在我的床边上有一只小铃铛——

铃铛的另一边,妈妈。

疾病,灰雨。小狗始终在睡觉。它们睡在床上,

在床头,我觉得对于童年

它们很明白:最好一直懵懵懂懂。

雨在窗户上形成灰色长条。

我拿着书坐着,小铃铛放在旁边。

没听到一点儿声音,我让自己模仿一个声音。

没看到精神的任何标志,我执意

生活在精神之中。

雨淅淅沥沥又稀稀疏疏。

一月又一月,在一日之内。

事物成了梦,梦成了事物。

后来我好了;铃铛回到橱柜里。

雨停了。小狗站在门口,

喘着气到门外去。

我好了,后来我长大成人。

而时间继续——就像那场雨,

那么多,那么多,仿佛一种无法移走的重负。

我是个孩子,半睡半醒。

我病了;我被人保护。

我活在精神的世界之中,

灰雨的世界,

失去的世界,回忆的世界。

然后,突然,太阳闪耀。

而时间继续,甚至在一无所剩的时候。

那感受的成了记忆,

那记忆,成了感受。

爱之诗

总有些东西要由痛苦制作而成。

你妈妈织毛线。

她织出各种色调的红围巾。

它们曾作为圣诞节礼物,它们曾让你暖和

当她一次次结婚,一直带着你

在她身边。这是怎么成的,

那些年她收藏起那颗寡居的心

仿佛死者还能回来。

并不奇怪你是现在这个样子,

害怕血,你的女人们

像一面又一面砖墙。

登场歌

从前,我受到伤害。

我学会了

生存,作为反应,

不接触

这个世界:我要告诉你

我想成为——

一个倾听的装置。

永不迟钝:安静。

一块木头。一块石头。

我为什么要分辩,论证,让自己疲惫?

那些人正在其他床上呼吸,

几乎无法明白,因为

像一个梦

无法控制——

透过百叶窗,我观察

夜空里的月亮,阴晴圆缺——

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去见证

那些伟大的秘密。

如今我已经看到

出生和死亡,我知道

对于黑暗的自然界而言

这些是证据,不是秘密——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于1901年12月10日,为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之际。

根据诺贝尔的个人遗嘱,诺贝尔文学奖金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1900年,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颁布诺贝尔基金会的新规条,章程中改为“近年来创作的”或“近年来才显示出其意义的”作品,“文学作品”的概念扩展为“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即包括历史和哲学著作。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瑞典学院有8次宣布“保留奖项”,分别在1915年、1919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36年、1949年和2018年。这其中有6次是推迟至第二年颁奖,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

诺贝尔文学奖近五年得主

截至2019年,共有116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112次由一人获得,4次由二人分享。以下为近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者以及他们的成就:

2019年:彼得·汉德克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0日,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Mats Malm)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授奖词为:“凭借着具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延和特性。”这位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是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作家之一。1966年剧作《骂观众》发表后,开始受到关注。

2018年:奥尔加·托卡尔丘克2018年,由于性丑闻风波,瑞典文学院表示,将不会在2018年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保留到2019年一起颁发 。最终,波兰当代文坛小说界的代表人物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获此殊荣,授奖词为:“对于叙事的想象充满百科全书式的热情,象征着一种跨界的生活形式。”

2017年:石黑一雄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是近年来揭晓最早的一年。当地时间2017年10月5日,瑞典学院将奖项颁给了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给出的获奖理由是“石黑一雄的小说,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

2016年:鲍勃·迪伦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认为是史上最具争议的结果——美国音乐人鲍勃·迪伦(Bob Dylan)成为该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得该殊荣的音乐人,颁奖原因是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意表达”,因此他是以诗人的身份获奖。值得一提的是,鲍勃·迪伦在1996年和2006年都曾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5年:阿列克谢耶维奇“好的作家不仅要表现现实、创造现实,她还要影响现实。”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就是一个可以有力地对现实产生影响的作家,评委会给予的评价是:“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每一部纪实作品,字字看来皆是血。没有多么煽情的文字,始终忠实记录每一位采访者的言语,只在作品开头和结尾抒发自己的想法与感受,通过亲历者的个人经历挖掘出了被否定、被忘却的历史,还原出了最真实的战争。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