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粽子飘香艾草芳,龙舟争渡闹春江 今天该怎么给孩子讲端午?

2020-06-25 10:05 来源:诗词天地
Array ( [0] => 113 [1] => 109 )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当艾气包裹着粽香逐渐在街头巷尾弥散开来,一个庄重的节日也朝我们走来。

作为传统节日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存在了2000多年,是我国首个跻身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习俗

一吃:吃粽子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一说是为了托人江中,以免鱼虾噬咬屈原遗体,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

从中医的角度而言,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之功,食用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

二戴:戴香囊

戴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为了清香、驱虫、避瘟,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具有“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药,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通九窍、防瘟病。

三采:采艾草

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意欲驱散妖魔,保卫家族。

艾草本身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净化空气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

四饮:饮雄黄

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成为流传甚广的雄黄酒,同时人们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但雄黄属有毒类中药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一般不建议直接饮用,专家建议用黄酒和五加酒代替。

端午诗词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在这样的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里,祝愿天下所有人安康长寿!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希望与爱人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多么开心啊!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节,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沐浴更衣,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节赛龙舟,热闹非凡。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端午的龙舟,多么欢乐啊!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节,赠与我了一枝艾草,老朋友不在身边,新知己远在千里之外,一心为国家尽忠的人啊,已经白发苍苍。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吃两只角的粽子,帽子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高兴地喝酒。

相关阅读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