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青报教育在线讯 高考改革带动教学变革,应对新高考需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作为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在现有基础上要进行哪些突破和转变?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三年级主任、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特技教师王春易,深度剖析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思路。
解构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
一位高中历史老师的公开课,年级主任、教研员、普通老师、历史名师对这节课教学目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建议,年轻的历史老师陷入迷茫……这是王春易亲身经历的一次听评课,这让她反思道,教学目标应该从哪里来?评价目标是否适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老师们对教学目标达不成共识?在她看来,虽然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教学目标是有标准可依的,这个标准就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不仅是教材编写、考试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学和评估的依据。
王春易表示,各学科课程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要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根据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来确定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评价学生学习。而课程标准在使用时要进行细化和分解,转化为每一年、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节课的具体、可操作的、可测量的目标。
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
以高中语文学科为案例,王春易将语文学习标准进行“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个维度的解构,每个维度再进行细化,如阅读与鉴赏分为“主旨与细节、结构与技巧、比较与延伸”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别设置数条小目标。例如“小说阅读与写作”这一单元设置了7个目标,分别是“主旨与细节”的第一条目标、“结构与技巧”的第六条……其他目标则在另外的单元里落实,整个高中学习将所有的小目标达成。
每个单元目标都是与课程标准相关联,课时目标则从单元目标解构而来。王春易表示,这些目标间有层级和逻辑关系,并与课程标准高度关联、环环相扣,这样核心素养才能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系统化的落实。
关注大概念的建构
确定教学目标后,接着要思考用什么知识来承载教学目标。王春易引入埃里克森理论,她表示,概念的建构反应学科本质,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整合,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日常教学要把琐碎、零散、具体的知识点,整合成抽象、普遍、永恒的概念。
例如《细胞的结构》一课,主要学习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但是单纯的知识并不能达成核心素养,在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理解细胞结构整体的完整、分工和协作,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观和系统观。王春易表示,概念的建构需要给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探究,学习过程的展开需要稍大的主题、项目、任务才可能承载,一个个知识点很难与核心素养建立关联。
课时教学向单元教学转变
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稍大的主题、项目、任务呢?王春易以《细胞呼吸》一课为例,传统课堂上老师通常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讲授-强调重点-突破难点-联系实际”的流程,这样的课堂是老师引导学生做,学生的学习空间是不够的,应该由相对简单探究的课时教学向复杂核心任务的单元教学转变,突出知识应用。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围绕4个与细胞呼吸有关的真实问题展开,为学生提供切块拼接法合作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维度的量规等脚手架,学生借助教材、网络、实验器等资源展开学习过程。
王春易表示,教材内容非常重要,但不一定是教学的起点,并非有了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可以随着问题的解决而生发出知识。通过《植物的生存智慧》《拯救那颗桃树,还原校园生态》等案例,王春易总结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实现学生学习的学习单元,而这能让学生实现深入、持久的理解,学会学习迁移。此外,王春易还介绍了教学评估、学习模式等内容。细化课程标准、整合学习内容、重构学习单元、探索学习过程,这些不仅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系统,王春易最后总结道。
听完讲座后,青岛16中教师李宁表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要求老师从大概念的角度,抓住核心概念,帮助学生树立核心观念。以化学微粒观为例,要关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微粒观发展历程,弄清楚每个模块中每一节内容之间的关联,捋清其中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发展起点,树立不同阶段的评价目标,方能设计深度思考的问题和有效的活动,实现有效的课堂。
徐辉表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要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发展学生为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只有聚焦课堂,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费静表示,当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重要的准绳在于是否围绕学科素养开展课堂教学,而素养如何落地,如何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王春易老师从课程标准着手,解读了其与学科素养的关系,继而以多个教学实例,示范如何实现单元整合教学,如何落实各种目标,如何展开学习过程。整堂讲座立意高远,案例丰富,不失为一场视觉盛宴。
王玲表示,现在的课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现在的素质教育,它是面向真实的深度学习。课堂教学应是基于体验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学习。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 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