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真正的幼儿教育,是让老师变成“孩子”

2019-12-15 21:09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讯  幼儿教师每天平均陪伴学生9个小时,在这9个小时里,老师的肩膀是孩子随时的擦脸布,老师的怀抱是孩子啼哭的暂停符。长时间的陪伴,老师应如何“读懂”孩子?如何促进孩子健康发展?12月15日,国家级教学名师张向葵来到莱西市香港路幼儿园,为园内百名幼儿教师揭开读懂幼儿行为的秘籍。

数学天才男孩入园屡次被拒 教育违背发展规律为大忌

2007年到2013年张向葵在东北师范大学幼儿园任园长。任职期间,一位爷爷带着孙子慕名来到东师大幼儿园咨询入学。男孩的爷爷是大学教授,早早开始培养孙子的学科学习。早早的学科教育让这名年仅5岁的男孩能够独立解答出小学四年级的数学题,孩子知识能力的超前掌握让家长十分欣喜。但通过与家长交流,张向葵发现,小男孩虽然数学思维能力很强,却缺乏了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家人在着重培养他学科能力的时候忽视了幼儿发展规律,导致孩子缺乏正常孩子具有的生活理解能力。他会不受控制打翻碗筷,甚至将饭菜泼到家人身上。也是由于这类原因,男孩多次转园,家长跑遍了整个长春市都没能让孩子正常上学。由这个幼儿发展不平衡的事例,张向葵引导在场教师理解幼儿发展的本质。张向葵表示,幼儿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尊重儿童发展规律,遵守发展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质,不搞幼儿教育“小学化”,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才能真正读懂孩子,真正引导孩子发展。

教师法晓燕在听完张向葵授课后表示,今后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换位思考,尊重孩子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将耐心等待,遵循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需求,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教育幼儿将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感官,启发孩子的心智。

拥有模拟100种动物声音的“特技” 

幼儿获得的早期成长经验是打开今后智力发展的养分,幼儿早期的学习主要途径便是模仿,而老师和家长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为了能为学生讲好模仿故事,幼儿教师需要钻研学习各类动物声音,甚至很多老师修炼了能模仿100种动物声音的专业技能。张向葵引导在场教师自问,“我能够具备几种动物的模仿能力?”

与孩子同行的每秒钟都是"战场"

幼儿教师凡事要做到面面俱到,有时候只是对孩子少说了一句话,便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现场,张向葵分享了一例真实故事。在幼儿园小小班孩子入园的第一天,由于两位新入园的教师经验不足,没有强调孩子去卫生间要打报告的规则,便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当天,一个小男孩在老师整理物品时,自己偷跑到卫生间的洗手池玩耍,洗手池平台与窗台相邻,卫生间在二楼,孩子完全没有概念,一时兴起便打开窗户迈了出去。辛亏楼下一层设有小观景台,孩子掉落在观景台上,有惊无险。此类真实事例为在场教师敲响守护幼儿的警钟,立足孩子的站位才能发现教育过程中的本质问题。

张向葵从读懂孩子的角度切入,围绕架构幼儿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桥梁、解决孩子普遍性问题的方法、创新评价孩子新方法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剖析。教师姜静表示,之前面对孩子的教育时,遇到很多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诸如孩子爱告状、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孩子违背规则、孩子做事情磨蹭等等。听了张教授的讲座后茅塞顿开,原来孩子存在的问题只是孩子心理各方面发展不完善的正常表现。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将用科学专业的态度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真正做到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成长。

青报教育在线 赵浩云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