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青益站

↓↓

嘉峪关学校2016级一班:走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9-09-07 15:33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Array ( [0] => 172 [1] => 158 )

初秋是淡蓝色的,风轻云淡,天高地阔。

海洋是深蓝色的,神秘莫测,波澜壮阔。

我们的梦想是坚定的,逐梦深蓝,扬帆起航!

                                     ——题记

暑假,嘉峪关学校三一中队在班主任王新林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开启了半天的访学之旅。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国范博士及其科研团队的叔叔阿姨热情的接待了小队员。

首先,科研团队的阿姨在展厅给队员们简单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历史以及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知识。随后科研团队的叔叔阿姨带着队员们来到了水母和贝类的养殖区。大大小小的恒温箱里游弋着数不清的水母,在灯光的照射下它们透明的身体一张一合轻盈飘逸如梦如幻。通过博士叔叔的讲解,队员们知道了这些水母都是用来做研究的。水母的生长对温度要求很高,25度左右的海水里最适合生长。而且水母的生长还需要光源,因为水母的体内是存在单细胞的,需要进行光合作用。水母中心部位的四个圆形是它的胃,浮游生物是它们最好的食物。队员们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原来看似美丽的水母养殖起来还有这么大的难度呀。

“同学们大家都能知道这些贝类的名字吗?”李莉博士又把队员们带到贝类养殖区。哇,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贝类让队员们眼花缭乱。“这是扇贝!”“这是海蛎子!”“还有蛏子!”“为什么这两种扇贝的颜色不一样?”“这些贝类的以什么为食?”......队员们从水母静谧的世界走进斑斓的贝类世界,层出不穷的问题让李莉阿姨应接不暇。“把你们的疑问先暂时保留一下,接下来咱们要去贝类实验室,到时你们的问题就有答案了。”队员们加快步伐来到了此次访学的终点站贝类活体实验室。科研团队的叔叔阿姨早已等候在此,为队员们呈现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贝类知识大讲堂。

首先,李莉博导以《蓝色农业五次浪潮》为主题给队员们介绍了海洋养殖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最初的海带到贝类最后发展到稀有品种的养殖。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不但带动了沿海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让鲍鱼等稀有贝类成了老百姓餐桌的“常客”。

随后,丛日浩博士以《青岛市场常见的贝类》为主题,让队员们对常见的贝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丛博士更贴近生活化的讲解活泼有趣,队员们很快就记住了固着生活型的牡蛎、埋栖生活型的蛤类、附着生活型的扇贝、匍匐生活型的鲍鱼、游泳生活型的章鱼。

接着,黎奥博士给队员们讲解了牡蛎的形态结构,并指导队员们对牡蛎进行了实验解剖。原来看似小小的牡蛎真是“五脏俱全”,它们不但有触足、腮、胃、消化腺,还在薄膜下藏有一颗小小的心脏呢。寓教于乐的小实验不但提高了队员们实践动手的能力,还培养了队员们知海探海的学习兴趣。

最后,张国范爷爷给队员们提出了“认知海洋探索海洋”的学习目标。并寄予队员们殷切的期望,他说: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海洋大国,还有好多的海洋资源有待开发。你们是新世纪的小学生,当下的任务就是踏踏实实学好知识。未来的海洋是你们的,海洋强国的梦想就靠你们这一代人来实现!

半天的访学之旅虽然短暂,但是队员们的收获却是满满的。学习了海洋知识,培养了探索海洋的兴趣,收到了科研团队叔叔阿姨精心准备的礼物,更重要的是亲身感受到了海洋科学家们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治学精神。正如班主任王新林老师总结的:感谢各位海洋专家为队员们带来如此精妙的一堂课,让队员们增长了海洋知识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我们身边的贝类。他们不仅提前一周就开始备课,还精心为队员们制作了礼物,这种用心做事严谨治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习主席曾说过: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作为嘉峪关学校的小学生,我们美丽的校园就坐落在大海边,而且我校是全国海洋科普基地,所以认知海洋学习海洋我们更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海纳百川的品行,具有知海、爱海、亲海、探海的意识,争取不久的将来有能力实现习主席的嘱托。

逐梦深蓝,我们已扬帆起航!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