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

职校行 | 强化内涵建设 助力人生出彩 黄岛高职校办学模式被全国推广

2019-05-10 15:54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Array ( [0] => 25 [1] => 8 )

青岛市黄岛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有教职工298人,在校生3500人。早在2005年,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会议在青岛召开,该校“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办学经验被教育部誉为“胶南模式”向全国推广。原教育部周济部长专程视察学校,给予高度评价。学校作为中职校唯一代表在全省2018年度职教会议上做典型经验发言,并先后创建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教育部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优质特色校和青岛市品牌校双立项单位、青岛市职业教育教学示范学校、青岛市创客教育试点学校、中国青少年创客奥林匹克实验基地。

近年来,学校立足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区域产业为引领,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构建“以产兴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对新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进行了探索。学校秉承“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育人环境,给每名学生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助力每位学生实现人人成才、人人出彩。

 


“筑巢引凤”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

学校坚持“筑巢引凤”,把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引进来,牵头或参与了十大行业协会组织。学校是全国电子商务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全国智能制造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学校以优势专业为载体,每个专业都对接一个产业、一个行业、一个产教联盟和一个骨干企业群,使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互为促进。每年承办不同层次的专业与产业论坛活动。2018年学校承办清华大学大数据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论坛,广泛邀请全国知名职教专家、企业专家、清华大学数据科学院专家及政府部门领导,共同探讨大数据基础人才培养与中职教育的衔接。开启了中等职业教育大数据专业建设。2018年学校主办“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与“中外教师交流会”两大论坛,有效促进了国际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学校连续三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和全国智能制造职业技能大赛。以技能比赛为平台,吸引全国职业院校、知名企业参与,开展技能交流和校企合作活动。2018年承办“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部分赛项,搭建了国际技能交流平台。

注重链条重塑专业建设新形态

2014年,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学校积极对接青岛西海岸新区“616”产业发展规划,及时优化专业设置。在信息技术专业群,对接IT和信息服务产业、万亿级电商产业、千亿级影视文化产业、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产业,开设电子商务、动漫设计、影视技术、物联网、网络安全、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和专业方向;在智能制造专业群,开设3D打印、工业机器人和高铁通讯等专业和专业方向,瞄准产业前沿,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与此同时,一方面将企业车间或生产线搬到学校,先后引进三承电装公司、海信股份公司等6家企业在校内设立生产车间,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实行工学一体;另一方面在学校设立企业工作室和创新基地,先后引进10家公司入驻学校。

随着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学校先后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青职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二级学院;与海信通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海信工匠学院;与山东网商集团共建电商学院;与清华大学数据科学院共建大数据实训基地;与山东科技大学共建物联网产学研基地;与青岛大学共建陶艺工作室,推进人才培养供给链向上提升;与山东隆坤元测绘检测评价有限公司共建“隆坤元-高职校地理信息研究院”。

创新流程再造创新创业教育新流程

学校引入行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打破原有专业、科、部门传统的管理体制,创新“项目制”管理流程,由企业与学校组建项目团队,进行项目开发,促进教育链与创新链的衔接。学校通过信息技术类和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升专业与市场的贴合度,积极创设有吸引力的“创客空间”,建立了数字媒体、物联网、机器人、3D打印、e空间等十个创客中心,充分满足企业对于发展空间、人力资源、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创客联盟学校、青岛市创客试点学校。

学校与卓越电子公司联合创建零壹创客空间,融合计算机、3D打印、电子商务多个专业联合开发中小学创客套件和课程,参与了《流浪地球》、《封神》等十几部影视剧拍摄和制作。2014年学校开办了全省首个电子商务“淘宝班”。引入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和黄岛区金冠电子商务公司,目前已有56名学生建立了自己的淘宝网店实现独立运营。网店销售额过万元的已有8人。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流程再造,有力推进了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产业引领形成学校发展新动能

学校以区域产业为引领,产教联盟“搭台”,专业和产业“唱戏”;以创新创业教育流程再造为“催化器”,助推了教科研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培育了校园文化、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和企业发展的新动能。实施工匠文化“三进”行动,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根植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学校校企文化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被教育部评为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坚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学校实行全员训练,打造技能大赛班,邀请专业教师、企业专家、行业专家、高校教师共同参与辅导。2015-2018年,学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5金10银5铜;近三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大赛,共夺得20金4银2铜,奖牌数量居全国职业学校之首。学校与天一集团合作研发的JA91新一代高速喷气织机等四项科技成果获得专利,为企业年增值二百多万元。学校本科达线率、录取率一直位居青岛市前茅。每年80%学生可通过单招、“3+2大专”、五年贯通、春季高考四条途径升入高校。学校近年加快发展“3+2”和五年制大专教育。2016年,学校经青岛市教育局批准成为青职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二级学院,取得五年制大专教育资格,开设了三个五年贯通培养大专,与三家高校开设4个“3+2”连续大专,学校正向中高职一体化发展。2015-2018年,2000余名学生升入本专科高等院校,其中357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

坚持四高导向打造优质就业新动能

学校坚持以“高端企业、高技能岗位、高工资待遇、高专业对口率”的“四高”优质就业为导向,先后与青岛港、青岛钢铁集团、上汽通用五菱、青岛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100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联办关系,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深受企业青睐。实习生在上汽通用五菱、海尔集团、青岛乐金浪潮、松下、海信等20多家企业对各院校实习生综合丽质评价中位列第一,学生就业率100%,稳定就业率提高到85%,学生满意率提高到97%以上。学校“海尔式”实习就业十大服务流程被青岛市教育局向全市推广。学校与海信通信公司合作15年,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等合作方式,有近1000名学生进入海信实习实训,目前海信通信一线生产管理骨干15%来自该校。实施“任务驱动、激励研修、团队合作、校企共培、目标考核、成长档案”的教师专业化成长路径,建立健全“四类”教师专业教师分层分类系统培养机制,加大投入,支持教师国内外进修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创新教师企业实践方式,加强名师示范、骨干引领和“青蓝工程”传帮带,搭建教师能力训练和展示平台。打造了一批具有教师资格、专业技术资格、心理咨询师资格、职业指导师资格、信息化工程师的“五维”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多师型素质教学团队。学校成立了15个校内名师工作室,建成了7个校外名师工作室、4个名班主任工作室;每年聘请兼职教师30多名。

                                                                                                                                青岛教育在线记者 徐鹭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