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厉害!平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9-01-05 18:05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Array ( [0] => 110 [1] => 109 )

青报教育在线讯iqdedu.com  18年12月21日,教育部发布教师[2018]21号文,公布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申报的《助推县域三农转型升级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荣获特等奖!不仅实现了山东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零的突破,也是中等职业学校首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共2项,另一项是高职)。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为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而设立的最高级别的奖励。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30年坚持双元制办学之路,持之以恒,改革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这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这种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极大肯定和有力鼓舞,正如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姜伯成在来校考察时所说:平度的职业教育抓得实,教学成果获得特等奖不但实至名归,更是众望所归。

本次获得特等奖的项目由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平度市农业局、平度市畜牧兽医局等多家单位和涉农类企业联合完成。

长期以来,该校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坚持本土化创新,以校内高标准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企业为依托,围绕准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目标,创新形成了专业教学和社会培训两个质量循环,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此奖项入选2018年度山东教育十件大事

2013年4月1日,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王继平(时任教育部职成教司巡视员、教育部职成教研究所所长)在出席“平度双元制校企联盟成立大会”的讲话中就对平度的职业教育给与了高度评价:中德合作在整个国际合作中最早、最富深度、最有成效,而德国与平度合作有一个特点:农村职业教育。从平度开始实施职业教育,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农村职业教育该如何办?平度的职业教育、平度职教中心(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一个案例。十年前我来过这里,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刘立新(时任教育部职成教研究所副所长)曾来工作过,对这儿的变化很吃惊。

三十年来,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平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坚持国际合作,改革创新,借鉴实施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将之与平度、青岛、山东、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克服种种困难,在双元制本土化的道路上,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聚力涉农专业发展,专业链群服务于产业链群;注重实践性教学,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动,校内实训基地、校中厂、厂中校三位一体,构建起了保持这种活力的坚实基础,形成了“双元融合、双链对接、双环提升”新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搭建起“工学交替、标准引领、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服务平台。

平度教育教学成果的取得,是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帮助的结果,三十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地方各级政府从政策、资金、办学方向等方面给予了积极地支持和大力帮助;是教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三十年来,各级各类教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悉心指导、积极参与,是学校双元制教育历经风雨,一路前行;是赛德尔基金会真诚合作的结果,三十年来,赛德尔基金会与中方风雨同舟,求同存异,勠力同行,双方在合作中取得了成果发展了友谊;是师生坚持坚信、勇于探索的结果,三十年来,全校师生无私无畏,一代代接茬续力,勤恳努力,奋进探索,在认准的道路上,朝着认准的目标,坚持不放弃,砥砺前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绩再辉煌,也只代表过去。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今天,平度职业中等学校如何再创新再发展?已绘就未来几年发展蓝图的平度职业中等学校将乘本次获奖之东风,再接再厉,在新的征程上发现新问题,取得新成效,获得新经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链接——

★ 中等职业学校助推三农转型升级的平度方案 ★

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79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学校,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实训基地。三十年来,学校围绕办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主要表现在:

更新一个理念,把握正确方向

即提出并努力践行“校企融合、创新驱动、实践导向、服务发展、双元共赢”的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

1987年12月,“全国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现场会”在平度召开,为全国提供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平度经验。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三教统筹、协调发展”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如何做好“办好教育为人民”这篇文章,如何把职业教育办在学生和家长的心坎上,办在行业企业的心坎上,办在政府的心坎上,工作中主要抓好两点:

一方面将建设一流职业学校、建设一流专业作为目标,把专业调整优化作为主要抓手,建立了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了以主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另一方面以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工人为目标,适时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学校以30年的坚守做后盾,所做《助推县域三农转型升级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在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后,又被教育部评选进入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入围名单,并顺利通过了公示。成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历史上唯一一个获得特等奖的项目。

搞好两项保障,打牢发展基础

作为相对弱势的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在努力工作、争取支持的同时,坚持将“靠作为、赢地位”作为工作信条,强化保障措施,为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一是落实资金保障。平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和项目的建设,投资约1.8亿元人民币,对学校实施了就地改、扩建工程。自平度“双元制”项目实施以来,德方共无偿援助600万欧元,中方共投入配套资金约8000万元人民币,建起了果品加工、奶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等50个教学实训车间,并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实训设备。多年来,争取各级部门拨款448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学校实训条件和信息化条件的不断完善,为提升学校的服务功能,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二是落实政策保障。一方面逐步健全市、校、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保障体制。平度市政府为保障“双元制”项目的顺利实施,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广双元制办学模式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近几年借力《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的出台和平度市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平度市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十五条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校企共建”发展模式。适应新旧动能转换形势需要,积极推进“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

另一方面抓住关键环节不断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在统筹搞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同时,继续做好招生统筹工作,坚持初中后学生合理分流不动摇。统筹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先后选拔170人次的专业教师到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培训内容从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逐渐转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能力,包括教师自身的评估能力、专业建设能力、管理能力和资源协调能力。

推进三项探索,提升教学质量

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质量。为将这一根本落到实处,针对农村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不紧密,对区域经济的服务能力和推进作用不强;现行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三农转型升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高标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平台缺乏,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我校将“校企融合、创新驱动、实践导向、服务发展、双元共赢”的理念贯穿于教学改革主线,重点在创新培养培训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三个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探索形成 “双元融合、双链对接、双环提升”新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双元融合。引进德国生产标准和先进技术、设备,建设高标准、具备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示范企业基地。学校形成实验示范种植业企业链,完善了“五合一”,产品注册“召德牌”商标,成为当地优质品牌,有效解决学生实训经费和实训岗位不足等教学问题。

双链对接。依据“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发展思路,学校成立由企业负责人和教学负责人共同参与的企业发展与教学研究办公室,将产业、企业要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优势骨干专业带动建设新示范企业。服务农业由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升级,建设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酒、西点等),形成种植专业链。

双环提升。利用校内产业链从原料选配到营销服务形成相对完整闭环,循环交替,培育学生成为准新型职业农民。在专业教学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生产经营流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循环提升“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质量。两个循环,交替兼容,相互促动,螺旋上升,实现人才培养培训的高附加值。

二是探索构建“工学交替、标准引领、理实一体”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双元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共同制定、实施专业链人才培养方案。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各专业建立了包括行业专家、职业研发专家(职业开发理论,政策和技术研究,跟踪产业发展、服务产业发展的职业研发应用人员,指导教育培训、企业用人和劳动者职业成长。用科学的规划精细管理专业建设,用科学的评价引导专业发展。开发《走进青岛地方茶》《西式面点加工实训》《肉制品加工与培训》《畜禽解剖生理》等市级以上精品课程20门,出版教材16门,各专业形成系列课程。

三是探索搭建“多元参与、立体推进”的人才培养培训服务平台

建立培训处,由副校长直接负责,协调培训办公室、外事办、双元制项目管理办公室、职教联盟校企合作办公室、招生就业办等处室工作,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搭建了校内示范企业、校外实训基地、科研机构、农民培训机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际合作机构等六大培养培训平台。六大平台推动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全面提升。通过健全《培训考核评价管理办法》,通过培训服务倒逼学校不断完善功能、提升自身建设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四项功能,扩大办学影响

政府统筹作用的发挥和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使学校逐步建立起政行企校多元合作的双元制运行机制、科研保障机制、质量评价机制、产业孵化成长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四个方面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和凸显:

一是强化人才培养功能。1.1万名农业类毕业生中有1200名自主创业,169人成为新型农民创业典型。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牌48枚,其中金牌11枚,居全国中职组第11位。参加青岛市才艺展示等各种比赛获奖56项;参加全国文明风采获奖15项。

二是强化产业示范带动功能。通过返回式卫星和神七搭载太空育种技术,参与番茄、芹菜和清丰一号小麦等5个品种太空育种。研发花生杂交2号新品种。催生马家沟芹菜等1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度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位居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第29位。

三是强化职教改革助推功能。学校作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山东省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培训国家级、省级中职学校骨干专业教师8000人次,面向国内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多个省、自治区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类、职业教育教学项目培训。举办“双元制教学模式”校长培训班10期,全国310名中职学校校长参加培训。面向西部地区培训女童3期80人次。为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培训师生1500 人次。在山东省胶南、高密等25个县(市)建立“双元制”模式推广点,指导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与全国21所职业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34个省市、自治区2万人次来校考察学习。CCTV1新闻调查栏目专题报道《职业教育在平度》。《人民日报》以《招生即招工》为题刊发平度“双元制”办学成果。山东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及全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现场会相继在平度召开。

四是强化国际合作的拉动功能。在平度市双元制职业教育协调委员会的支持和协调下,以人才供需为纽带,以专业建设和社会培训为支点,中德合作建立了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同享有办学效益的国际合作运行机制。学校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面向朝鲜、老挝开展农业农村类项目培训56人次。在2017年5月11日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代表团来校考察过程中,米勒部长表示,“平度职教中心有望成为照亮农村地区青年人未来的灯塔”,“要把平度项目作为三边(中德及亚非)合作中心”。

抓好五项突破,打造职教品牌

深度学习德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法和经验成为平度项目的新任务。围绕如何进一步打造平度“双元制”职教品牌、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将努力在以下五个方面争取突破:

一是在探索建立新型校企合作关系上要有突破。借助青岛市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鼓励政策的出台,强化树立“经营学校”理念,依托现有专业实体,积极引企入校;参照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建立稳定的校外专业实训基地。探讨建立以维护和发展双方核心利益、完全按市场化运作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和产教融合新模式。

二是在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上争取突破。认真参照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管理与评价经验,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校、专业发展特点,以促进人人进步为目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重点,改革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探讨建立“接地气”的质量管理标准。

三是在深入推进国际化合作上争取突破。继续加强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争取将学校建成“中德亚(非)三边合作中心”,为培养国际通用型技术人才做出积极探索。

四是在学校的转型升级上争取突破。基于青岛争取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争取将学校建设成为“青岛市农业学校”或“青岛市乡村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发展路子,争取建成“四中心”:中德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试验中心、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中德(南)亚三边合作培训中心、中职涉农专业师资培训中心。

五是优化提炼教学成果,在完美“平度方案”的提供上争取突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县域职业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围绕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助推三农转型升级,学校做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但面临新任务,下一步需要我们就创新职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培养培训服务平台、健全体制机制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提炼和完善,努力为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平度方案。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