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iqdedu.com “富民必先启智,强区必先强教”。为增强新课标高考全国卷备考的针对性,学习外地名校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新高考形势下教学评价的实效性。12月14日,由青岛西海岸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带队,新区12所中学37名高中业务骨干一同前往衡水二中和莱芜一中进行考察学习,在考察过程中对这两所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细致观摩,亲身感受“原生态教育”理念的独特魅力。
参加这次活动的学校有西海岸新区第一、三、五高级中学,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青西二中、八中,新区实验高中、致远中学、上戏艺术学校、青岛志贤中学等十所中学。
衡水二中:没有办不好的学校
晚间的晚自习,自学之后教师的微型班会,总结学习成果和不足,早上5:30起床,5:45之前必须离开宿舍,拿着书到跑操地点集合。跑操结束后,所有班级必须跑步上楼早读,6:38,全校几千名学生全部离开教室的时间甚至可以用秒来计算,为的是快速吃完早饭,因为7点前要回到教室上自习。如果去晚了,在楼道堵5分钟,排队5分钟,来回7分钟,最多只能有3分钟早饭时间.....衡水二中用一种忙碌到接近疯狂的快节奏轰炸我们的眼球。
教室、校园,到处是标语,评选出教室教育家的照片挂在教学楼的大厅里。道路两旁悬挂喷绘的优秀学生、教师的照片及事迹介绍,满足教师、学生的精神需求,给其他教师、学生树立了榜样。教学楼门口的思家、思国、思天下高的目标是学生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只为营造一种紧张气氛,使学生一入该环境竟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学校,是千军万马下充满硝烟的无声战场。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先进思想文化理念能够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形成特色,激励全校师生昂扬向上,积极进取。衡水二中的“低进优出(超越永无止境)”, “校园激情、精神特区”文化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制度管人,文化管心”,衡水二中除了重视校园文化硬件建设外,还形成了精神文化、管理文化、课堂文化以及学生系列文化活动等鲜明特色。以文化凝聚人心,用文化培育个性化人才。学校文化一旦行成,就会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所知名学校的发展史就是学校文化发展史;反过来,学校文化的不断继承与创新必然推进学校长远持续发展。
衡水二中管理的特点就是没有死角。所谓“没有死角”,就是实行全寄宿、封闭管理,在校内,学校全面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休息。而林林总总的校规甚至能细致到“能否带橘子进教室和穿短裤睡觉”“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衡水二中的管理说到底就是封闭管理和量化考核,从量化班级入手,班级的学习成绩、纪律、宿舍卫生状况,都会影响考核成绩。而考核的成绩直接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绩效评定发生联系。“比如坐班,量化会具体到每个小时。
据郝志峰主任介绍,衡水二中以“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及两大策略”(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高效四环节和两全三动一参与),打造学生自主合作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课堂改革的目标是高效能愉悦课堂,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是提高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战场,德育的主阵地。
衡水二中高考前实施“高考七天乐”方案,自6月1日张灯结彩、写学生寄语、6月2日祈福上榜,直至6月7—8日的“和你在一起”,每个环节都设计得那么精细与科学。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践行“一至六”的教学常规管理思想。“一个中心”,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两个至少”即教师每两周至少提问每个学生一次、每学期至少对每个学生进行一次面批面改。“两个对待”,即学生要把每一节自习都当作考试来对待,把每一次考试都当作高考来对待,提高学生自习的效率。“三个按时”,即针对学科自习课,任课教师上课后按时到位辅导,上课时按时布置作业,下课时按时收作业。“四个5分钟”,即教师连续授课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每节课的最后5分钟,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总结,说5句鼓励性语言,提5个有价值的问题。“五必”,即教师在作业布置和检查上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六环节”,即教师时刻要抓好备、讲、批、辅、考、评六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细节决定成败,也许衡水现象的形成就是细节与制度相互结合的结果!
衡水市第二中学自1996年建校,初衷在于接收衡水中学过剩生源,从一般意义上来看,属于“办不好的学校”。在二中建校后,上有衡水中学这棵大树“罩”着,二中只能是柔弱的小草“想长也长不高”,而且衡水中学这棵大树还不是一般的树,它是一棵“庞然大树”!那位于同一个城市内的衡水二中的处境自然可想而知,学校领导介绍说他们招生属于第二批次,录取的学生绝大多数是衡水这个小城内中考成绩千名以外的学生,绝对是“二流”生源。上有衡水中学“压”着,下有各重点中学竞争。到2004年,衡水中学招录1100名学生后,分配给二中1000人的招生计划,实际报名人数还不足60%,学校面临办学的巨大困境。一所高中,没有好生源,怎能有高升学率?没有高升学率,又怎能办成名校?这些常识就如同真理,多少年来令人深信不疑。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衡水二中“办不好”是理所应当的,真要办好了那才是“奇迹”。
衡水二中偏偏就创造出了这个“奇迹”。在2005年,衡水二中高考应届生上线数和上线率还位于全衡水市第11名,本一上线人数仅68人。到了2015年一本上线率78.25%,考取清华北大33人;2016年一本上线率90%,上清华北大37人;2017年一本上线率93%,上清华北大72人。巅峰2018,衡水二中高考大捷!语文146分,全省最高分;英语149分,全省最高分;数学,理科有68个满分;文科有88个满分;理踪最高分295分;文综最高分27战役中,衡水二中凭借自身跨越式的发展,创造了高考奇迹,铸就了“全国低进优出第一校”的卓越品牌,用实践成就了“没有办不好的学校”的神话。
衡水二中:以身作则 书写教育神话
秦海地,现衡水二中校长,于2004年12月4日临危受命。面对当时这所全市倒数的薄弱学校,面对教学质量差、生源无保障、发展陷窘境的不利局面,在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上,他发出掷地有声的话语“置之死地而后生,夹缝求存炼傲骨。二中的兄弟姐妹们,身处教育强市——衡水,本着不存则亡,唯有不畏艰险、不惧强手,以铮铮铁骨冲出低谷、跨越发展,用最短的时间把二中打造成全国名校。”此后,秦校长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严格具体的要求、严密周全的思路拉开了二中巨变的序幕。
秦校长从上任的当天就全心扑在学校发展的事业中。据衡水二中郝志峰主任介绍,每天早晨5点20分,秦校长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迎接5点半上班的班主任老师们。不论春夏秋冬,更不论阴晴雨雪,反而是雨雪天他会到得更早,把小心路滑的警示牌放到门口,提醒老师们躲开结冰的路面,随后和大家把校门口积雪多、容易滑倒的路面清理干净。无论是查早操的班主任,还是上早读的老师,早晨一进校门就能看到他的微笑,收到一声“早上好”的问候。在跑操结束后,学生们进入教室开始早读。各班级外巡视,查找工作漏洞。转遍三个级部,看遍校园的方方面面。几年来,秦校长把以身作则、挂帅亲征的优秀品质常态化,把工作当成生活的全部,把学校看成家,把教育教学一线比作自己的办公室,哪里有需要他就会出现在哪里。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却依然精神抖擞,沉浸其中而不知疲倦,称得上“爱学校到痴迷,为教育而疯狂”。正是秦校长的典范铸就了衡水二中全体师生们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奇迹。
告别衡水二中,青岛西海岸新区各校干部若有所思,衡水二中全体师生无与伦比的“精、气、神”带给岛城教师太多的震撼。从校长到教师再到学生,所有人全身心投入,对教学和求学一丝不苟。衡水二中以它高效的课堂加上严谨的教师队伍造就了中国高中教育史上的不朽传奇。
青报教育在线讯iqdedu.com 李晶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