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新高考背景下,从小学到高中将面临8个改变

2018-12-14 16:10 来源:校长派
Array ( [0] => 113 [1] => 109 )

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将会对小升初、中考、高考,带来哪些改变?

01

中高考将包含小学知识,学科无考试大纲

以后的高考、中考,在小学学的内容也是必考内容,明显降低中考、高考的考试难度。

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该掌握的必须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必须掌握,必须掌握的要掌握牢固。

02

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不公平

以后我国高考科目采用“3+3”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和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政治6门课程中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2017年起,在高考招录中会采用“两依据一参考”政策,即依据高考统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03

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

改变我国高考几十年来文理分科带来的偏科、知识面狭窄、过早抑制学生可塑性等的严重弊端。

将最大限度地提升全体学生的广泛阅读水平,让每个学生在全程12年的基础教育中逐步建立感兴趣的学科方向。

高质量的阅读需要高水平的语文学习,语文重点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04

中国的“高考指挥棒”将完全指向全面素质教育

(1)分类考试,不再只用分数选人

以后的新高考、中考不再完全以分数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依据。原来只用分数这一把尺子选人,淘汰了太多本不该淘汰的“精英“。

一个人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就去接受与之对应的高等教育。

(2)学校从幼升小便要开始注重培养兴趣、特长

2017年先行试点新高考的浙江省,每个学生将可填报80个专业,就是要充分挖掘出每个考生真正的兴趣、特长、爱好等方向,北京及全国其他地方2020年也已经正式确定采取这样的大学录取方向。

要想给自己的孩子选到最好的专业方向,最大限度确保孩子从“成人”到“成才”再到“成功”,兴趣、特长、爱好的建立必须从小不间断发现、引导和培养。

(3)应试教育办学模式将被淘汰

众所周知,中国的应试教育持续了几十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共同体,也培植了以应试教育为起点的多如牛毛的辅导机构,更形成了几代人挥之不去的强烈而顽固的应试教育情节,全社会推崇应试教育的观念、力量、手段目前依然固若金汤。

不过,既然中央最高层下了决心,从幼升小到高考史无前例地不断推出全方位颠覆性的重大变革以对接上教育的规律和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相信即便有最大的挣扎也难撼变革的总方向。

05

降低小升初选拔难度

偏重开展全面素质教育而放弃传统的应试教育,题中应有之意必然是降低小升初的强选拔性,使小学、初中教育逐步均衡并优质。

06

中国教育体制“迫不及待”需要拔尖创新人才

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层出不穷,产出概率远胜我们,应试教育是封闭的教育,封闭的教育难以造就开放的环境,进而产生大量拔尖创新人才,中国教育的大变革可以说是迫不及待了。

07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国诚信体系的重建

很多发达国家的孩子学的课本比我们容易,课后玩的时间也比我们多,许多国家还没有统一的类似我国高考的选拔机制,但并没耽误高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获得世界级科技奖的人数远比我们多。

在我们目前缺乏诚信体系的情况下,开展真正的全面素质教育就要促进国家诚信体系的建立。

中国开展素质教育是急需,诚信体系建立是渐进,虽有矛盾,但毕竟是大方向,我们已经到了需要开始渐变的时刻。

08

生涯教育规划将日益重要

全面素质教育内容庞杂,体系众多,远不像应试教育这样单一,既要瞻前顾后又要恰如其分,需要很客观全面的把握。

全面素质教育如果失去了对每个学生学涯教育和生涯教育的规划,很容易偏离方向。

由此可见,现在已不是考试定终身的时代,而是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真正所需要的人才。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