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青报教育在线讯iqdedu.com 游戏化学习(Learn through play),又称为学习游戏化,就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它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理论和教育实践。有些学者又称其为“玩学习”。
10月12日,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指导,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基于游戏化学习的教育教学创新时间暨基于学习科学视角的游戏化学习中期研讨会在青岛第二十四中学召开。会议由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毛小园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尚俊杰教授,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决策研究中心王宪庭主任,吉林省电化教育馆王喆副馆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崔广佐教授,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刘仍轩老师,青岛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冯骋副主任,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远程教育杂志主编陶侃老师,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副主任、教育学博士孙艳霞副教授等人。另外,还有来自广东深圳、重庆大足、永川,湖北武汉、河南沁阳、浙江杭州、河北邢台、江苏常州、北京东城、海淀的领导老师代表,青岛市邓晓红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代表,青岛市南区小学数学骨干班的全体成员,以及青岛各区教师代表。
青岛市教科院教育决策研究中心王宪庭主任以及青岛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冯骋副主任分别为研讨会进行了致辞。他们表示,在儿童发展的层面,游戏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索如何以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当前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重要内容。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迫切希望能够将游戏的机制、元素和精神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此背景下,众多学校投入到游戏与学习的研究中来,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探究游戏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上午的会议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思维训练中心主任、小学数学研究专家崔光佐教授,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姚铁龙老师,青岛市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刘仍轩老师,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远程教育杂志主编陶侃老师在会议上分别为大家分享了教育经验。专家们认为,通过在教学中的游戏实际操作,在教育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和想象力,让学生们在体会到游戏带来愉悦心情的同时,又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知识,找到成就感。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为学生们创造可以引发其开展游戏的环境,为学生们打造能应用于课堂上的游戏。
姚铁龙老师的关于“游戏化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与案例分享”的报告,为大家介绍了在课堂中怎样才能把知识融入到游戏当中。她说:“今年3月举办的“课堂革命 福田表达”深圳市福田区全国小学数学展示活动中,我们向全国展示了游戏化教学研究成果,观看活动直播的人数竟达到了74900人,这表明了游戏化教学特色,在全国小学数学教育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接下来,姚老师为大家展示了数学大富翁、谜之藏宝图、数字消消乐等几个数学游戏,她认为,在游戏当中,既要保证数学性又要注重游戏精神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在有趣和教育之间如何取舍,学生们学的兴趣盎然,教育也悄然发生。这些重要的游戏元素构成了游戏机制,学生完成游戏活动的同时也在完成数学知识的构建。
下午1点半左右,由骆大帅、李岚岚、王珵珵、祖海燕四位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的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为大家进行了示范课,使用了游戏的形式进行了精彩教课,课堂上老师老师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解释,学生们便可以通过大屏幕中的动画形象理解到所要学习的知识,画面十分生动形象,有了“游戏”,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了课堂当中,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还意犹未尽。最后,专家们为示范课活动进行了点评,并给与了高度的赞赏。
青报教育在线iqdedu.com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