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求同存异”双轮驱动:新时代更加美好的高中教育

2018-09-12 17:24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Array ( [0] => 110 [1] => 109 )

青报教育在线讯iqdedu.com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中国迈入新时代后高中教育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拉开了普通高中教育新时代的改革大幕。顺势而为,青岛围绕其提出的改革方向,迅速转接至新定位的快车道——即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适合全域发展的“一个中心,三个适应,一个奠定”青岛模式。谋篇布局,发挥既有优势,以人为本,加快教育供给侧改革,驶入普通高中新征程。从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以多元化特色办学为导向推进改革,构建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机制,到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化培养机制……坚持改革和法治“双轮驱动”,大力建设现代教育治理体系。青岛教育踏石有印,努力增强优质教育获得感。

新时期新定位。围绕“办学机制、学科特色、普职融通、国际教育”等方面,目前青岛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教科研为支撑、以学校主动发展为主体的“三位一体”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格局,中外联合办学、与高校联合育人、学科特色办学等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模式。秉持“个性发展、人人成才”的多样化、特色化,从“一校一品”到“一生一面”,在“求同存异”“各美其美”的教育生态百花苑中,探索着相互衔接、彼此过渡的教育体系集群建设,促使高中教育发展得更充分、更平衡、更美好,实践着一则独具时代温度的“青岛样本”。

大幕已启。

“三位一体”多样化特色彰显 

高起点建设布局现代化学校

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纵观当下岛城普通高中新布局,一所所高起点现代化学校拔地而起。在“全域统筹”的大青岛格局下,坐落在黄岛区的青岛六中和青岛九中新校区交相辉映,位于即墨市的青岛十九中新校区已成为活力蓬勃的新校代表,而在城阳区建设的青岛三十九中新校区和青岛实验高级中学则特色鲜明,这五所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犹如“五朵金花”竞相盛放。为提升青岛教育品质,五所高校占地面积基本相同——254~276亩,建筑面积基本相同——10.6~10.8万平方米,办学规模基本相同——60班,投入资金基本相同——约7亿元,这些坚实数据的背后,映射了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所做的充分保障。

“今年以来,普通高中学校主动加强新课程方案与新课标的研究,规划和开发学校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构建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学校课程体系。”青报教育在线近日从青岛市教育局获悉,坚持以多元化特色办学为导向推进改革,构建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目前,通过支持自主招生,29个学校设立自主招生班,占全市普通高中的44.5%。新建高中全部按照特色配建实验室,近5年共为普通高中引进特色专业教师321名。

多种特色发展模式成为一大亮点,在全面布局的蓝海中泛起了独具教育魅力的个性涟漪。比如,在学科特色发展模式领域,发展了海洋、美术、科技、人文等特色高中。与国内高校联合育人模式上,建设涵盖大学挂牌的大学附中,如海大附中、曲师大附中、青科大附中、青大附中等,青岛十六中与曲师大书法班等联合办班方式。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模式:与英、加、美、德、意、俄等国家的高校开展联合办学,设立国际课程班。与企业合作联合育人模式:探索企业文化与职业生涯发展有机结合模式,开设海尔班、交运班、地铁班等。在重点推进的普职融通模式上,职业学校开办“普高班”及“普职融通班”,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课程”,建设高质量普职融通创新实验室,开展综合高中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为推动青岛市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市教育局积极引导支持学校挖掘本校历史传统和办学优势,开发特色课程,培育校园文化,加强师资培养和设施配备,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青岛二中立足创新人才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综合素养,建立了现代加工实验室、创客智能加工设计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和慧鱼工程实验室;青岛三中依托信息化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信息化互动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青岛六中引入意大利高校美术课程,构建了独树一帜的美术校本课程体系,为美术生的发展搭建了平台。青岛三十九中的海洋教育创新班特色鲜明,蓝色海洋教育领先全国,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海洋局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郑富芝司长给予高度评价;青岛十六中作为“山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示范学校”,与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签署联合育人协议,建立“曲师大书法学院教学实践基地”,研发中学书法教育系列课程,书法教育成效显著;青岛十七中促进学生多样化成长,培育中坚人才,与上海理工大学附中、同济大学第二附中、西安交大附中等联合成立“普通高中理工特色学校建设联盟”,卓越班特色课程成效显著;青岛实验高中与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智领未来”STEAM创新课程,探索实践新人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青岛六十六中引领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借势“一带一路”战略开办中俄班,开发职业体验课程,开展综合育人特色班工作;崂山一中探索国学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形成了“课程+讲座+游学”的培养模式;崂山二中与青科大、鲁东大学等联合育人衔接紧密,中德人才培养方向凸显。

百舸争流千帆竞,随之各高校特色办学工作愈加精彩纷呈,青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教科研为支撑、以学校主动发展为主体的“三位一体”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格局,中外联合办学、与高校联合育人、学科特色办学等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路径扬帆起航。

德体美三大领域 “各美其美”  

“试点”搭建学生全面成长舞台

由心出发,从“新”看高中课标的变革,与时俱进的“三个适应”蕴含适应社会生活、适应高等教育、适应未来职业发展,传递出了新时代的温度。其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重点之一。在饱含浓郁实践情怀的“青岛样本”中,实施德育综合改革首当其冲。从加强顶层设计,出台《青岛市推进普通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强化试点引领,确定市南等4区市和青岛2中等5所学校作为试点单位,逐步形成“班级教导会”制度等一大批试点经验。发挥学科优势,修订15个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强化课堂教学德育主渠道作用。拓展德育空间,建成357处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实施班主任职级改革,按人均每月800元标准,将班主任津贴单独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管理;首批评选30个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发挥优秀班主任辐射作用……时刻把握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适时探索着普通高中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的更新再塑。

少年强则国强,青岛大力实施的体育综合改革亦是引领先河。近年来,以推进国家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推动足球、游泳等课程的普及,加强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青岛市校园足球协会;出台中小学校园足球后备人才招生办法,出版校园足球地方教材;建立完善大中小学衔接的大中小学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全市拥有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4所、市级特色校203所,在校参与足球活动的青少年达到9.5万人。

与此同时,将美育作为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享有艺术的宗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市内外艺教资源统筹利用,政府与学校协同推进,在城乡学校广泛开展“艺动城乡”品牌建设,促进了城乡学校美育工作协调发展,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13个一等奖,美育改革硕果累累。

从“一校一品”到“一生一面” “大数据”定制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普通高中课程选择性,推进选课走班,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青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回顾新视野下的“新课标”,把准育人发力点,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程哲学,既强化课程的共同基础,更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从“千校一面”到“一校一品”,再到“一生一面”,青岛普通高中的特色教育不仅没有让学生成为“流水线”上的标准件,而是努力实现着每一名学生的“我的成长我做主”。

作为重点抓手,全面推行选课走班教学,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印发《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普通高中全面推行选课走班工作的通知》,开展选课走班研究。明确研究课题和选用辅助系统,遴选样板学校典型带动,建立交流研讨机制。举办选课走班工作论坛,建立微信交流平台,重点从课程安排、师资配备、学生管理、教学评价、选课指导、组织模式等方面开展交流研讨,探讨改革路径。

“建立青岛市中学生生涯规划测评云平台。将青岛市中学生生涯规划测评系统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提升生涯规划测评系统服务能力。”记者从市教育局最新获悉,今年还将大力开发适合青岛市学生的生涯规划教材。培养生涯规划专兼职教师,建立生涯规划体验实践基地,预计在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黄岛等区建立约80所学校作为测评基地,增强职业体验体系建设。此外,加强专业认知实践能力培养、国际理解教育。制定《普通高中与在青高校合作建立专业认知实践基地的意见》,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指导意见》。遴选30所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试点,鼓励有条件的高中学校积极借鉴国际课程体系,多措并举,推动育人模式转型。

“奠定”区域特色治理结构 

首部学校主体立法护航发展

与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同向同行,青岛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开放而多元的,已初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青岛高度重视教育立法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中小学校规划建设、教育督导、学前教育等6部地方性法规和3部政府规章,作为全国首部学校主体立法的政府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3月20日正式实施。《办法》重点在明确政府办学职责、建立学校发展保障机制,是青岛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作为山东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的试点单位,青岛加强顶层设计。2012年印发了《青岛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实验实施方案》和《青岛市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实施方案》,突出依法治教导向,以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以现代教育治理制度体系和治理方式创新为重点,体现教育内涵发展的阶段特征。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更加聚焦于教育质量的提升,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近年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保障改革发展。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2016年全市用于普通高中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30.21亿元,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达到26377元/生。建立生均公用经费定期增长机制,全市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拨款标准达到1500元/生/年,市属学校达到3200元/生/年。建立适应小班化教育的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和增长的长效机制,实行小班化改革的普通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非小班化的1.9倍,并按照每个班一次性补贴小班化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补助经费3万元。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参与的办学机制,公共资源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机制。扶持建成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2015年以来,批准13所民办普通高中,共计投资27.18亿元。此外,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建立非营利性民办中小学校出资人奖励制度,建立民办教育新上项目实行贷款贴息制度。实行民办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生均公用经费政策。启动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引进国内高水平管理团队,支持新建普通高中发展。构建自主多元的师资保障机制,面试权限下放给用人学校,学校根据特色办学的需求自主面试选拔岗位需要的教师。推进聘用制改革,破解教师编制紧缺难题,基本打破了“有钱招不来人、有学校没老师”的尴尬局面。

站立新时代新起点,以改革和法治“双轮”驱动,一则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新局面应势而起。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