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

↓↓

教育是潜移默化 教育也需要仪式感

2018-07-11 10:50 来源:中国教育报
Array ( [0] => 100 [1] => 99 )

每到毕业季,总会看到一些中小学举行毕业典礼。有一所中学,从五年前第一次举办高三学生毕业典礼至今,每年高考结束的那天傍晚,就是校长踏歌送别、学生泪洒校园的时刻,年年都是如此,而年年都不同。从第一年送给每一位学生《致青春》电影票,到今年送出包括镌刻着学校办学理念的毕业戒指在内的“四件套”,饱含深情、蕴藏深意的毕业典礼,总是给师生们留下太多的感动与回忆。

据说,这所中学在以前并没有为高三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的惯例。高考结束的那天晚上,往往都是高三学子巨大压力解除之后的狂欢之夜,他们三五成群,吃饭、唱歌、聊天,然后就各奔东西。而如今,这所中学的高三毕业典礼,却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一种标识,成为了师生的一种情怀,成为了莘莘学子的向往与期待,成为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回望母校时一道绕不过的风景线。

真正的教育,无疑需要这样的风景线。在一所学校里,总应当有这样一些活动场景,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一个符号,成为学生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留在他们噌噌拔节的骨骼里,流淌在他们激越澎湃的血液里。毋庸讳言,教育是潜移默化,教育是润物细无声。但是,如果一届届学生在几年的学校生活里,没有任何一个活动让他们体验到一种直抵心灵深处的感动,没有任何一种场景让他们激情澎湃声嘶力竭热泪盈眶,那么,这样的学校生活于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成长的遗憾,更是一种教育的缺陷。

有一种东西,只有在一种独特的活动场景里才能够生动而真实地呈现出来。那种东西,就是仪式感。安东·德·圣艾修伯里的《小王子》是每一个教育人都不可不读的一本书,在这本书里,小王子与他驯养的狐狸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狐狸对小王子说:“你要能在每天同一个时间来就更好,比如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仪式还是需要的。”

小王子问道:“什么是仪式?”

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狐狸所感受到的“快乐”和“幸福”,就是来自于这样一种与其他日子、其他时刻不同的仪式感。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显然也需要这样的仪式感,需要这样一个又一个与其他日子不同的日子,一个又一个与其他时刻不同的时刻。因为,“人活在世界上会面临各种存在处境的断裂状况”,尤其是一个人在生命成长的最初阶段,更会不断地面临着“存在的断裂”,只有跨过这一个又一个“断裂”门槛,才能够更好地成长。仪式感于人类而言,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这是远古人类跨越这个门槛时所遗留至今的精神胎印。如果在一个又一个特别的仪式里,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一些特别的东西,比如,一种快乐和幸福,一种深刻与厚重,一种庄严与肃穆,一种虔诚与神圣,一种敬畏与忌惮,一种崇高与伟岸,那么,他们的生命里就会有一股新的力量油然而生,牵引着他们,越过“断裂”门槛,开始新的出发。

仪式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价值表达。真正的教育,都是一种基于教育目标与价值的唤醒、引导和建构。而教育的价值期待,需要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以各种适合的方式来表达与实现。能“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的仪式,正是对教育价值的一种富有张力、直入人心的隆重表达。这种表达,无论是预设表达,还是生成表达,都是对学生成长的一种有力牵引与乐观期待。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学校所拥有的意象挥洒空间,无疑有很多,很多。

一所好学校,应当是一所富有仪式感的学校。在那样的校园里,总有一些别样的东西,在熏陶,在濡染,在觉悟,在荡涤,在憧憬,在激越,在感召,在舒展。而这些东西,总是蕴含着学校的价值选择与教育意向。完全可以相信,成长在这样校园里的学生,在他们的生命里,定然会有一片亮丽温暖、永不褪变的底色。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