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近千万高考考生就要迎来第一个人生大转折。习近平对高三学子们殷殷寄语,饱含期盼、鼓励与嘱托,一起来看这份暖心实用的“应考锦囊”!
人必须要历经风雨,才能成才
朴实的话语往往蕴含巨大的力量。2011年8月2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参观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级中学,用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和一句古诗“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来勉励高三学子树立顽强拼搏、志在必取“大考精神”。
习总书记的鼓励、教导与期望,是高考这场马拉松沿途最温馨的一杯“暖咖啡”,是一帖精神营养剂,激发广大学子树立必胜信心,书写好属于自己的第一次“人生大转折”。
成才的道路不止一条
高考虽然重要,但向来都不是人生唯一的选择。习近平曾在《路就在脚下》一文中谈到:“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
高考是一场选拔性考试,有“游戏”过关的胜利者,也有“游戏”失败的失落者,但这不是人生的唯一的选择与定位。习总书记的话,如人生导航,朴实却深刻地告诉广大学子: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个路口,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用心过、努力过便是最大的收获。人生道路千万条,各行各业都能成才。只要矢志追求、努力拼搏,照样可以实现人生抱负和目标。
想有真才干,就要终身学习
信息时代下的竞争不是学历高与低的比拼,而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依靠实实在在的本领和素养来进行较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曾经引用过一段话:“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也就是说要想增长才干,就要学习;要使刀刃锋利,就得勤加磨砺。
总书记的深刻教导是一部“能力提升法”,引导青年一代摈弃“终身职业”的守旧思想,避免“江郎才尽”的“悲惨局面”。培养一种爱学习、善学习、常学习的“精神追求”,不断开拓新视野,更新知识与学习方式,在研究和实践中学习,努力练就一身本领,用“真能力、真素养和真实干”拿稳国家发展的“接力棒”。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高考,牵着千家万户;高考改革,牵一发动全身。现行高考模式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遴选输送了大批人才,但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择校等问题也屡被诟病。
习总书记对高考考生的关切,还实实在在体现在教育改革上。他勾画蓝图,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正式拉开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序幕。上海市和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随之出台,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这次的改革,不是敲敲打打,不是缝缝补补,而是大刀阔斧。
相对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软肋。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他特别强调,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