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

↓↓

有一种焦虑叫“别人家的孩子都上辅导班了”

2018-01-06 17:36 来源:青榄家长地带
Array ( [0] => 100 [1] => 99 )

这几乎是一个人人上补习班的时代,新东方、学而思、学大、龙文……有全国性的巨无霸教育培训机构,也有专注于某个地方的培训机构;有全科的培训机构,也有专注于某一学科的培训机构。

“一对一辅导”“快速提分”“一线名师”,这些是辅导班宣传中最常见的关键词。不说那些大家都看得见的,我只说我亲历的,好玩儿,但也觉得无奈。

辅导班宣传广告可以说无孔不入,每一次家长会,在校园门口必然遇到各种辅导机构的小伙子,小姑娘拿着印着机构LOGO的环保袋,各种印刷精美的宣传页,卖力地宣传。(他们一定都有内线,要不然怎么能这么精准地知道每次家长会的时间呢?)

我从校外往学校里走,距离校门还有很远的距离,就有好几个辅导班的推销员一路跟着我开讲,那感觉就像是听电视直销的广告。

不是三四千!不是一两千!真的只要998!八星八箭工艺、99大主流功能、上网不要钱、打电话不要钱!真的表面有金哦!不要再犹豫了!不要再犹豫了!马上拿起电话订购吧!

到了校门口,我微微对他们一笑:“我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孩子刚上幼儿园,不需要辅导班!”他们突然意识到投入的感情白费了。狠狠地白了我一眼,走了!

“一线名师,多年参与中考模拟试题命制,多年负责中考阅卷,对中考试题有极为精深的研究,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成绩,×××老师在本机构独家授课,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手机上接到这样的垃圾短信可谓多矣。但这条有点不同寻常,因为其中的XXX,就是我的名字,之前这个辅导机构打电话给我,请我给他们去上课,我已经明确拒绝了,居然他们还这样宣传,难道他们把学生招来之后,准备要找个替身来上课?

在班级中布置一篇作文,“我因拼搏而成功”。

有学生交上来,我一看,开头是这样的:

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影响,迎向光明;雄鹰穿过风暴的阴遏影响,飞向云霄;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影响,奔驰原野;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我因拼搏而成功

再看另外一篇:

虽然我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我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我因拼搏而成功。

不用说,这两个学生一定是同一辅导机构的辅导老师教出来的。我把他们找过来,一问,果然如此。学生告诉我,辅导班老师说了,这样一开头就用排比句可以增强语势,生动形象,容易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满分作文开头的秘诀。

我跟学生讲,我教你们写作文最关键的三个字是:“说人话”!!!不要不管什么作文,开头一上来都是“大海如何,小溪如何;青松如何,小草如何;雄鹰如何,骏马如何。最后是我如何。”那些东西和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别来那些“假大空”的东西,要言之有物。

虽然我告诉学生,我在负责中考作文阅卷时,凡是这样“假大空”的作文,我都要求阅卷老师严厉打击,绝不手软。学生还是不服气,不甘心。说这可是他们的爸妈花了大价钱,给他们请的某辅导机构的名师。怎么可能会错呢?还让我上网看一段这位名师的中考试题分析的视频。我看了十分钟,挑出至少五个讲错的地方。其中有一处,到现在我还记得,是分析当年北京市中考的一道标点题: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那个老师这样分析:

这句话的很简单,这句话中标点有明显错误,其中“北京日报”作为报刊杂志要加书名号。报刊杂志要用书名号,这是我给你们在考前辅导的时候,反复强调的,怎么样,现在考试考了这个了吧,这个标点符号的题,很简单!如果你们都来上我的课,绝对不会丢分。

我的妈呀!I服了YOU!你真牛!这句话的标点确实有错,但错也不在那个“北京日报”没有用书名号上啊!我就问你一句,你知道“与”是连词吗?“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怎么着也得和一个机构并列吧,你把“北京日报”加了书名号,那“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情何以堪啊?“(这句话标点的问题是“征文活动”不应该用书名号,而应该用引号)

还有一次,我爱人和我说,单位领导家的小孩正读初三,作文不太好。你帮忙辅导两次作文吧。虽然我知道作文不是一次两次辅导就能解决问题的。领导的领导交办的事情,有困难要办,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办,那是必须要尽职尽责地完成。我给这个学生讲讲怎么审题,怎么处理半命题作文,如何把半命题作文题目补全。突然,这孩子对我说:“老师你讲的怎么和我听过的不一样呢?”我一听,觉得奇怪,“那你说说怎么不一样了?”

他说一个辅导班老师说了:

半命题的作文补全标题要特别注意,这里面的讲究多了去了。比如,你写“_____并没有结束”这样的作文,就不要填“爱并没有结束”,而应该填“奋斗并没有结束”。你问我为啥?我告诉你,因为中考作文阅卷的先后顺序,是按照拼音来排列的,“爱”从拼音排序上来说太靠前,“奋斗”就比较靠后,阅卷标准最初比较紧,你先被阅到就比较吃亏,后面的尺度会越来越松,就比较占便宜。

我的妈呀!I服了YOU!你真牛!你这么牛,怎么没有被汉字识别的公司高薪挖过去呢?考生的各种各样的奇葩的字体,都能毫无压力,轻松识别。你人才啊,你咋不上天呢!

再看下面一段我课堂上的对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讲一讲《×××××》这篇阅读。”

“老师,这篇阅读我们已经在课外班做过了!答案我都记住了,讲别的吧。”

“老师,您讲得太慢了!课外班的老师,一节课能讲三篇阅读,您三节课都讲不完一篇!”

“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不行的,并不是真的懂!”

“老师,我们知道结论就行了,考试不就是考这些结论吗?”

“那我问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这个简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课外班老师说了,问文章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不管你读没读懂,都要答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那我换一个问题来问。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写得很好,能够很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你来说说,作者是如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

“这……”

这回轮到我得意了。

“我告诉你们,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不行的,我给你们举个例子,11年北京市中考说明文的一个试题,请你说出两句话不能调换的三个理由,当年的参考答案的一个要点是‘两句话调换了表达重点与原意不符’,于是,接下来的一年的模拟题,学生特开心,遇到这样的问题,都要把这句话答上,至少能拿1分。”

“我在区里出模拟题的时候,为了避免学生无论读没读懂,都能拿1分的情况,就出了个主意,把题干改成了‘文中划线两句话调换之后,表达重点与原意不符,请你具体说出三条理由’,这时候,你再不能答‘表达重点与原意不符’这样的理由了吧,因为我题干中已经告诉你了。我要你说出具体的理由。”

“老师,您可真够坏的。”

“不是我坏,而是如果你们真的懂了,就不怕这种变化了。哪怕没有那些技巧,那些套路,也能把题做对。”

类似这样的对话,在课堂上经常发生。课外班对语文课尚且有这样的影响,对数理化的影响尤甚。

学生和家长都特别愿意相信十节课搞定中考化学,二十节课搞定中考物理……这样的宣传,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够达到这么好的效果,觉得这个钱花得值。

但有没有人想过,既然课外辅导班能够做到这一点,为什么那些在课外辅导机构兼职的老师,在学校里不这么干呢?干嘛还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做实验给学生演示,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呢?干脆直接告诉学生结论不就得了?

各种课外辅导机构,竭尽忽悠之能事。我们家长似乎也越来越明白了,为了免去一层中介的费用盘剥,于是,开始自己攒班。十来个人,商量好了,组好班,找口碑好,靠谱的老师过来上课。虽然给老师的课费还是那么多,甚至比补课机构还多一点,但可以节省一大笔要交给补课机构的费用。各得其所,大家都开心!

来看几年前的我和家长的一段短信交流:

“于老师,我们攒了个班,听家长说,您讲中考题讲的特别好,我们这几个孩子语文成绩不好,我们都担心将来中考语文成绩拉后腿儿,来给我们上课吧,费用您不用担心,一定比补课机构给您的高。”

“您哪位啊?我不认识您啊!”

“我们是初一学生家长。是听毕业班的学生家长说起您的。”

“才初一?!这不才刚刚上初中两个月都不到,没任何必要上课啊。把用来上课外班的时间,踏踏实实读点儿好书,比什么都强,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您还是来给我们上吧,我们都相信您!”

“不是上不上的问题,是读书比做练习重要得多。”

“那您就不讲做练习的事情,就讲读书的事情。”

“以我的经验,只讲读书,不讲做练习,用不了四、五次,你们就会散了,因为太多的人太功利,希望立竿见影,马上就出成绩,但读书这事儿是慢功夫,不是短期就能出成绩的。”(备注:曾经有一个课外班,朋友的情面,实在推不了,我说那我不讲考试,只讲读书。结果,一共十个学生,第五次之后,只剩仨,于是散伙了事。)

“我们都不功利,您给我们讲讲读书的事儿也没问题,绝对不会四五次就散了!”

“这样吧,你们不是有地方吗?咱们协调一下时间,你们家长都过来,我给你们好好讲讲,怎么学好语文,怎么读书。免费!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行,一次讲不完,可以两次!然后你们踏踏实实在家带孩子,按照提示的方法去读书就是了,又省钱,又有效!”

“谢谢老师!”

结果怎样呢?这段对话就是最后的结果!免费的讲座没有开成。这样的情形,我这些年遇到不止一次了。或许大家觉得免费的,不够上档次吧。我看到太多的家庭,宁愿每小时花一千块找老师补课,做各种练习题,但不愿意花一百块给孩子买几本好书来读。

“有一种冷,叫你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焦虑,叫“别人的孩子都上辅导班了”。

经常听到家长之间这样的对话。

“您家孩子在哪上辅导班呢?怎么样?老师讲的好不好!”

“好!特别好!我们家孩子特别爱听这个老师的课,成绩提高得也很快!”

“哦,那您有这个老师的联系方式吧,方便给我个电话,我要让我们家孩子也去上他的课。”

“好啊,没问题啊!”

这样的对话听起来再正常不过,但有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问题呢?我不妨模仿着这段话,来一段,您看看问题在哪里?

“我们家孩子病了,找个大夫,给开了两副药,吃了很快就好了!”

“哦,那真好,哪个大夫,有电话吗?方便给我一个。我也联系一下这个大夫,去开两副药,给我们家孩子吃。”

“这……”

感觉课外辅导班就是那灵丹妙药,太上老君的仙丹,王母娘娘的蟠桃。有病治病,没病强身!一说到辅导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能“拔苗助长”;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个性,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要“因材施教”,这样的一些最基本的最为常识的教育道理就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写到这儿,已经快有五千字了,可事实上,即使再有五千字,也不一定能够把这个问题说得清。

我虽然在举例的时候,说的都是辅导班或者家长的反面例子,但不意味着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也有课外辅导机构的老师,真的不仅仅考试弄得很明白,而且,对学科的本质把握的也非常到位。上课风趣生动,学生很爱听,他们确实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多帮助,

也有体制内学校的老师,如果是像课外辅导班那样,让学生来去自由,觉得你讲的好,我就听,讲得不好,我就不听,怕是一个班的学生要走一多半,所剩无几。

也有体制内的老师,课内不讲课外讲,想听得更多,到我的课外班去上课,恨的家长们咬牙切齿,如果是当事人,又不得不屈从,这些人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也有体制内学校的老师,坚决不补课。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研究教育教学,凭着一颗良心,一腔热情,要把每一个学生教好。

也有家长确实很明白,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老师,补足什么样的短板。

虽然不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但欢迎对号入座。要虚心,不能心虚。阿喀琉斯刀枪不入,但就怕被刺中脚后跟,那地儿致命。当你对号入座,如果忍不住会发怒,一定是被刺中了脚后跟。

前些天在杨东平先生发表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上的一篇文章“重新认识应试教育”,写下了这样一段读后感。

《刑场众生相》

刑场上,有受刑者,有刽子手,有监斩官,有旁观者,还可能有劫法场者。受刑者最苦,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无论如何要挨这一刀。刽子手虽然可能被鲜血溅到身上,却也可能因为刀法漂亮,引来阵阵喝彩。监斩官因出色完成任务,在步步高升的同时,也或许难免内心的谴责。旁观者最漠然,但说不定哪一天他们也成了当事人,到时候就甘苦自知了。劫法场者冒着生命危险发起袭击,但常常是非但救不了受刑者,反而自己也搭上小命一条。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悲剧英雄,或者也更可能成了很多人眼中自不量力的可笑的小丑角!

相关阅读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