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

↓↓

孩子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多家长答不上来,只有她答上来了

2017-12-27 17:36 来源:小小麻麻的日常
Array ( [0] => 100 [1] => 99 )

一段视频曾经在网络上流传,看哭了很多人:泰国的一家菜场里,母女相依为命以贩卖蔬菜维持生计。

这天,妈妈问女儿:“你在看什么呢?”

女孩回过神,转过头问:“妈妈,为什么豆芽卖的那么好?”

好奇心作用下,女孩发现自己家摊位生意没有卖豆芽的好,内心产生了疑问。

妈妈听到问题,咧嘴一笑,不暇思索地回答道:“因为只有一个摊位卖豆芽阿!”

女孩特别聪明,立马想到个好主意,说:“那我们也可以种来卖吗?”

有趣的是,妈妈没有觉得小孩子的想法太天真,点点头,竟然答应了:“嗯!我们试试!

孩子的好奇心引发的小问题,如同夜空中突然闪耀出的一点星光。妈妈帮她注入了能量,使之能够璀璨绽放。

虽然并不知道豆芽该怎么种,但说干就干似乎是这位妈妈一贯以来的作风。材料很快就准备齐全,母女一起装土,一起播种。

然而第一次、第二次的“试试”,豆芽分别被晒死、枯死了。女儿心里充满了忧虑,问妈妈:

下次会成功吗?

不知道,我们来试试!

四年级就辍学的妈妈找来了豆芽种植的书籍。不会识字的她一字一句与女儿一起读种植方法,并依照方法完成豆芽的再次播种。

没文化,不识字并不影响这位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她的长处在于仔细倾听孩子问题,用心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第三次种豆芽,妈妈受破旧屋顶雨天滴水的现象启发,收集了废品,自制“滴漏”装置。豆芽有了持续性的水源供应,终于破土而出!她们家自己种出了豆芽,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极大满足。

当站在分数与排名上,还对头顶的星空、脚下的尘土饱有兴趣,这是好奇心。

妈妈教导给孩子的,是如何动手,去满足自己好奇心的过程。

成年后的女儿回忆说,“妈妈说的‘我们来试试’就像神奇的肥料,养育着我的好奇心,帮我的‘知识之树’枝繁叶茂。”

这件种豆芽的事情,后来在孩子的成长、学习中发挥巨大作用。女孩现在已经完成学业拿到奖学金并在瑞典进行科研工作。

伟大的母亲和她的教育方式功不可没。

好奇心,战胜了不可能。

好奇心,是孩子进步的源动力。

一、哪些事会毁掉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生活中,却有太多父母在不经意间摧毁着孩子丰富的好奇心。

父母的哪些事会毁掉孩子的好奇心呢?不妨来看看:

(1)喜欢为孩子制定太多“禁令”。

有些父母生怕孩子磕着碰着,或生怕孩子搞破坏,于是就告诫孩子“不许干这,不能干那”。时间一长,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就被束缚住了,只会对父母言听计从。

豆豆过年时收到了奶奶送的一个炫酷玩具汽车,他特别着迷,很想知道玩具汽车是怎么跑起来的。趁爸爸妈妈出去逛超市了,他就拿起爸爸平时用的小工具,把玩具汽车给“大卸八块”了。这事被妈妈知道以后,豆豆被狠狠训斥了一通,还说:这么昂贵的玩具都要折腾坏,真是够了!

再昂贵的玩具,就保护好孩子想象力的问题而言,其实是不值一提的,然而,豆豆妈似乎并不懂这一点。

(2)用晦涩理论来回答孩子的问题。

孩子小脑袋里似乎永远有着“十万个为什么”。孩子提问时,有些家长习惯用孩子听都听不懂的晦涩话语来回答,直接把天聊死,也无法让孩子锻炼想象。

某天傍晚,我在中央公园散步,美得不可方物的落日让多少人驻足观赏。我身旁的一对母女也停下脚步开始盯着落日看。这时,小姑娘攥着妈妈的衣角,问:“妈妈,太阳为什么要下山呢?如果一直挂在天空不是很好么?”妈妈回答说:“晚上太阳就下山。这是自然规律。”显然,小姑娘并不明白妈妈在说什么。

简短却晦涩的“自然规律”四个字就把孩子的想象力扼杀在摇篮里。难道真的没有更好的回答了吗?比如说:太阳公公工作了一天会累,需要回家好好休息呢!休息好了,才会精神好,第二天继续为人类带来光明啊!宝宝学习累不累,宝宝应该怎么做呢……

(3)习惯对孩子进行“成人式点评”。

很多父母总爱用成人的做事方法来插手孩子世界里的事情,用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孩子做的事情是不是合适,毫不考虑还有保护孩子想象力这么一回事。

珺珺特别喜欢画画。一次,珺珺画了一条长着翅膀的美人鱼,她自己对这幅作品非常满意,于是就兴冲冲地跑到爸爸房间,问:“爸爸,瞧,这是我画的美人鱼哦!”爸爸看后,说:“你这画的不对,哪有美人鱼长翅膀啊!”

爸爸这样的评价极易让孩子失去大胆作画的乐趣。谁说美人鱼就不能长翅膀了呢?根据孩子的想象力来说,美人鱼若长了翅膀,她的活动范围也可以扩展到天空呀!

像上面父母这样毁掉孩子想象力的“情景剧”还有很多,还在不断上演。做父母的我们是时候好好反省了!

二、如何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呢?

诺贝尔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的求学格言就是: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孩童时间的“为什么”是他们思维萌芽的土壤,也是他们走进科学殿堂的第一步,更是孩子所有兴趣的起源,是让孩子探索知识的无限动力。

父母要在乎孩子提问,孩子才会提出更多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有时比明白一个答案更可贵,当一个孩子可以提问时,他是在动脑筋的,会提问是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据说一个孩子在4岁之前会问40万个问题,而如何回应孩子的提问却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不管孩子问什么奇怪的、天马行空的问题,我们都该认真听完,然后鼓励,“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呢”;“这真是个好问题,妈妈都没想过呢。”

我们知道的问题,可以简要地告诉孩子答案,但记得和孩子说,“这是妈妈知道的全部了,也许还有更多答案,我们可以一起去了解一下。”

这样做,我们不仅鼓励了孩子进一步探索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权威也是可以被挑战的,答案并总是唯一或者一成不变的。

对于我们不知道的问题,不要随意否定,说这有什么好问的。我们不知道的问题不意味着这不是一个好问题。可以诚实地告诉孩子,“妈妈也不知道,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这样做,我们不仅鼓励了孩子提问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承认自己不知道不可耻,通过学习就可以弥补。

我常常见到在书店,父母带着2岁不到的孩子在找各种关于某个主题的绘本;我常常见到在图书馆,很多4~5岁的孩子自己在找书,然后特别骄傲地和我说:“我在做一个调研。”;我也常常会在动物园,听到周围孩子惊呼:“妈妈,这是对的,海豹真的有手!”

三、好奇心配方

文迪·奥斯托洛夫《培育好奇》中,提供了一份好奇心配方,专门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其中包括反问、激励以及用历史上成功的创新试验中总结出的示范作用。

反问,对孩子的问题,第一反应是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我们不能用大人的观念去理解孩子的问题,应问清孩子的思路,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给孩子最棒的回答。

激励,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家长会不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要问,不理解所带来的后果就是训斥与心理打击。父母们多一点赞赏吧,孩子需要更多的欣赏与目光,独立走自己的路,寻找答案。

示范,真正用心的陪伴,应是陪孩子一起发现,陪着孩子一起惊叹,一起探索未知与已知的事物。不用言之凿凿的鼓励,仅仅是行动上的陪伴就足以激励孩子一往无前。

“动物也会放屁吗?买东西为什么要排队?筷子是怎么发明的?飞机肚子里能装多少人?古时候的人也吃薯条吗?他们也要上学吗? ”

这些孩子的问题,做父母的不一定能知道答案。我们能做的,不过是跟着他,一起探究奥秘的世界,因层出不穷的惊喜刷新自己的认知。

等到孩子长大,就可以放心地撒手,对孩子说:“宝贝,剩下的路,靠你自己来走了”

相关阅读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