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

↓↓

信息时代更要坚信阅读的力量

2020-04-23 11:46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又到一年世界读书日。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读书日有些特别,因疫情原因,原本热闹的线下活动纷纷转至线上。但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全民阅读形式不断创新,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读书风气有逐渐上扬之势。据《人民日报》报道,疫情之下,北京105家实体书店陆续试水新模式,入驻外卖平台,读者可以享受最快30分钟的所购图书送达服务。有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新开书店超过4000家,是关闭书店的约8倍。

不少地方也陆续出台阅读促进条例,完善当地图书馆建设,积极鼓励开办绘本馆等,让人依稀看到阅读的暖春。但不得不承认,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学和家庭阅读还有提升的空间,需要进一步打造良好的书香氛围,将阅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不管是纸质书的人文质感,还是电子书的方便快捷,都给人提供了独立思考的静谧空间,让人产生沉醉的阅读体验。无论是拍案叫绝的赞叹、信手拈来的批注,还是与文本的互动、与书友的交流,无不在扩展着新的意义空间,让一本书走进心灵深处,增添生命的色彩。

换而言之,阅读之风不仅要吹遍书店、社区,也要充盈于学校、家庭;不仅要在城市深入推进,也应在乡村全面振兴;不仅要见于固定的时间,也应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更要大力推广阅读,珍视阅读的价值,发挥阅读的教育功能。也许有人会说,而今各种信息唾手可得,没必要再捧起一本纸质书。殊不知,信息与知识是两码事,碎片化的信息很难形成体系,无法沉淀为知识结构,进而内化为思想、理念,外化为气质、情怀。而且,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精准地找到自己所需,在应对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提高相关能力,都离不开持久而深入的阅读。阅读,本质上是认知的重要路径,有助于加强自我认同、自我接纳,并揭示出个人与世界、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关系,为心灵注入活力,让生活更有意义。

信息时代也是物质丰裕、衣食无忧的时代,但物质快速发展的另一面,往往容易带来精神层面的矮化与贫瘠,因此更需要经营好自己的精神家园。阅读之于成人或许有休闲娱乐的功用,对于孩子则更多的是为其精神打底,让他们一窥大千世界,让他们在精神上立起来、强起来。特别是对于那些乡村孩子来说,他们非常需要借助阅读的熏陶与引领,找到远方的灯塔与前行的道路,而不是任由网络游戏来消磨时光、沉沦意志。从现实来看,当下的乡村孩子迫切需要阅读引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对抗电子设备沉迷,通过阅读经典来培养良善之心、奋进之行。

信息时代更是多学科融合、跨学科发展的时代,倒逼教育不断变革创新,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而打通学科壁垒、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阅读依然是一条方便、有效且立竿见影的途径。如果说读不读书培养着一个人不同的气质,拉开了人与人的差距,那么是否会读、善读、坚持读,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未来能够走多远,能否更好实现自我价值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有多大。对此,教育者要重新审视阅读,着眼长远,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在阅读上给予有力支持,通过书香校园建设或亲子共读来帮助孩子有所知、有所悟、有所爱。尽管信息时代具有明显的长辈向晚辈学习之后喻文化特征,但孩子的阅读依然需要引领,因为读图替代不了读文字,信息不经归纳推理便无法形成智慧乃至思想。

进入信息时代,阅读的形式在变,但阅读的本质没变。阅读,和柴米油盐一样,依然应该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的心沉静下来,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不被外界所扰,获得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升华。一些地方的读书空气之所以比较稀薄,是因为读书种子的稀少。因此,身为教育者,要首先把自己打造成终身读者,并引导每个孩子在阅读经典过程中多了解那些美好的故事和优秀的人,埋下梦想,获得幸福。家庭、学校、社会也要形成合力,使阅读成为每个孩子的自觉行为,成为教育的日常,在学生的课桌、教室的角落,校园的一隅,在目之所及的地方,都能看到捧书而读的美丽风景。

有句话说得好,你爱了阅读,这个世界就爱上了你。阅读,让每个孩子变好,也让整个社会变好。愿每一天都是读书日,每一天都因阅读而充满期待。

相关阅读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