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

↓↓

纠正职业教育观念误区 从“能就业”到“就好业”

2018-03-07 06:39 来源:光明日报

离毕业还有3个多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就已找到了工作。这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任王红军代表眼中再平常不过:“每年我校有4000余名毕业生,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却有10000多个。”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职业院校共开设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支撑中小企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

但王红军代表也有忧虑:“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就业质量不高的矛盾。”

新形势下,当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期待从“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时,高质量的职教就业该如何打造?

发展环境优化 就业质量存忧

每年毕业季,职业院校的高就业率总是让人振奋。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代表告诉记者,多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27%。

王红军代表常常因为“给不出”学生而受到“埋怨”:“我有一个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朋友,2017年10月就跟我打招呼,想从学校多招几个机械专业的学生,可该专业的学生当时已经全签约了。”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郑亚莉代表告诉记者,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为千万职教生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已累计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金融机构输送了5万余名优秀的经济、金融人才,约占全省金融从业人员的1/4;培养了支行副行长以上干部5000多人。”

但在高就业率的背后,与之并不匹配的就业质量也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在有些地方、有些学校、有些专业,职业教育存在专业匹配度较低、薪酬收入及社保待遇较低、毕业生工作与就业期待吻合度不高、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低、毕业生离职率相对较高等情况。”郑亚莉代表说。

调整专业设置 纠正观念误区

郑亚莉代表认为,出现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职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对较低;二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培养的人才与地方、行业发展不相适应;三是职业院校之间发展不平衡,优质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较普通职业院校高;四是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盲目追求高起薪,不愿到偏远地方、农村就业。”

“企业不考虑人才培养,只管毕业时来挖人。经常招不到特别符合自身需要的人才,上岗后还需要花大力气培养。”王红军代表告诉记者,尽管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趋势正在好转,但“学校热、企业冷”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生不了解生产一线,甚至部分教师也是从学校到学校,对本行业最新应用技术了解、掌握不充分,很难培养出完全满足企业需求的学生。”

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胡卫委员也认为,问题的症结出在办学方与劳动力市场的脱节上:“院校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当地产业经济发展不够了解,而用人单位对院校人才培养参与度不够,未能在专业设置、课程配套方面起到足够作用。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就业质量偏低。”

加强内涵建设 实现创新发展

从高就业率到高就业质量,职业教育该如何发力?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措施、监督检查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校企合作提供多方面支持。这些政策让王红军代表欣喜不已:“调动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让这些好政策能真正落地。”

“高质量的职教就业,核心是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郑亚莉代表认为,在优化外部环境的同时,职业教育也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实现创新发展,“要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推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协同,强化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合力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

胡卫委员则建议,还要在抓好职业教育的用人端上下功夫:“建议建立国家及地市级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制度,定期发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状况,特别是紧缺专业岗位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引导职业院校及时设置、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完善行业指导机制,发挥行业组织对本领域职业教育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作用,收集、发布国内外行业发展信息,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鉴定与推广,引导职业教育贴近行业、企业实际需要。”

相关阅读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