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于科学教育中乘风破浪!青岛三十九中回答新时代的“钱学森之问”

2024-05-10 09:43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Array ( [0] => 110 [1] => 109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

新世纪之初,“钱学森之问”石破天惊,将全国人民的目光投向基础教育与人才培养,也让教育同行深思:科学教育应当如何进行,如何将其变成科学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面对众议,青岛三十九中也成为“钱学森之问”的思考者、实践者。地处依山傍海的青岛,学校充分发挥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的优势,抓住国家蓝色经济战略发展契机,依托青岛地方自然资源,将目光投向了地球生命的诞生地:海洋。

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实施,三十九中以海洋为抓手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以海洋科普讲座、实践考察和课题研究为载体,建立了多套海洋特色教育课程体系、专兼职海洋教育教师队伍、配套的实践基地,其成果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山东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

从此,这片包容万物的波涛被赋予更多含义——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

我的高中有专业科研实验室

踏入三十九中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随处可见的海洋元素与科技氛围:绿化区域里放置的海洋生物雕像、海洋楼里色彩斑斓的珊瑚与热带鱼、教学楼内围绕海洋生化知识衍生出的科技常识展板、海洋标本陈列馆中丰富的展品……但这仅仅是学校科学教育硬件设施的冰山一角。

三十九中海洋教育研究室主任白晓歌博士正带领学生开展一节研究性学习课,内容是使用专业实验设备提取小鱼的DNA,并进行染色、鉴定。这个听起来会发生在大学教室、科研院所的实验,正真切地发生在三十九中的课堂中。这也是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初衷:通过让科学实验技能、素养培养常态化,帮助学生在高中学会科学家的基本技能。

得益于学校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中国海洋大学的支持,学校目前已建成1个海洋水产养殖室、1个海洋生物实验室、1个海洋地质实验室、2个海洋化学实验室,2个海洋精密仪器室,2个药品室等专业实验室。白晓歌博士介绍,学校所有实验室按照专业科研实验室规格建造,大量专业实验仪器为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不仅如此,学校与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技馆等单位签订联合育人协议,三十九中学子可前往专业海洋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帮助学生享受高规格的科研资源。

我在高中做课题研究

如何让“硬核”硬件设施发挥最大效用?校长尹逊朋给出了答案:打造指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科学教育,延伸学生的科学视野。

“科技创新人才能够构思和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具备创造能力。其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其根源在基础教育,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态度。”尹逊朋强调。据此,学校构建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普通高中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积极营造“在科学实验研究中学习,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教育生态,初步形成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实践型课程”三位一体的海洋特色课程体系,实现高中与大学的衔接过渡,让“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研究,人人出成果”在三十九中蔚然成风。

“学校的海洋科学教育主要在高一高二开展,平时会结合生物、地理、物理、化学、政治等必修课程进行潜移默化的学科融合渗透教学,邀请大学教授、科研工作人员入校开展科普讲座,同时开齐开足研究性学习课程,让学生在校内的实验室内进行课题研究。”白晓歌介绍,学校课题研究实行“双导师制”,邀请博士工作站的相关专业博士担任专业课程指导教师,辅导由5-7名学生组成的课题小组完成课题。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实验技能培训、模拟实验测试、实验过程记录、撰写论文、答辩、学生课题研究综合评价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实验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形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除此之外,学校综合学科、活动和环境等教育要素,开发科学教育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的形式,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实验,解决问题,并取得了远远高出普通高中生水准的成果:刘熠航小组利用海藻酸钠微球无毒、易漂浮且在胃部易停留的特点,研制出使胃药吸收更高效的制作工艺;校园中曲面鱼缸缸壁难清洁,张宸韬小组设计并制作出曲面鱼缸磁力缸刷;王嘉琪小组利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对现有海水电池进行优化,使其更加节能环保……

我仿佛看到我的研究生在做汇报

在一次课题结题汇报结束后,看到三十九中学子自如地解释研究报告中的各种术语、阐述自己关于实验的理解、用专业知识回答评委的提问,一位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教授由衷地感叹:“我仿佛看到我的研究生在做汇报。”

这无疑是对一位高中生的科研能力的最大褒奖,同时也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对三十九中科学教育的肯定。

何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白晓歌介绍,三十九中所有海洋课题研究都遵循标准科研流程:选题、开题、开展实验、撰写报告、结题汇报。开题、结题时邀请专业科研人员担任评委,分析课题可行性、论证实验结果。在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才能接触到的科学研究态度与方法,三十九中学子早已胸有成竹。

这正与科技创新人才的特质不谋而合。“学校教育通常比较重理论轻实践,而课题研究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在动手实验中,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相勾连,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学会了这个社会最稀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白晓歌表示。不仅如此,学校开展的大部分课题研究都以各类真实问题情境为蓝本,正与高考命题方向一致,帮助学生“无缝衔接”新高考。

实践能力与科学思维双管齐下,未来的科学之星正从三十九中冉冉升起。

“海洋课题研究有效提升了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完成了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更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进而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尹逊朋表示。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起,学校近1000人次获得430项国家级奖项。

从此,高中生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不再是一句天方夜谭。浸润在三十九中的科学海洋中,多人凭借扎实的课题研究拿到名校综合招生入场券、通过强基计划进入梦校,乘风破浪,在由高中时期开启的科研路上愈行愈远。对于接下来的发展计划,尹逊朋信心满满:“科学教育是细水长流的事业。接下来,学校要整合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依据案例清单,收集整理社会性科学议题材料,构建普遍适合普通高中科学教育有效开展的实施体系,让三十九中科学教育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扫码入群咨询↓↓↓

青报教育在线 焦春阳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