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如何实现教育质量新突破?青岛做了这些事

2018-09-20 16:01 来源:青报教育在线
Array ( [0] => 110 [1] => 109 )

没有教育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青岛市教育系统就如何进行更深入的教育研究,如何实现教育质量的新突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研究与实践。

亮点纷呈,教育教学实现新跨越

科研搭台,教研唱戏,科教同台,相得益彰。两年的实践与探索,青岛教育智库建设已见成效,有力服务于青岛政府教育决策,服务于一线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于各级各类学生生命成长。教育科学研究深化发展,推动我市教育质量步入优质发展快车道,出现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职教教学成果奖实现重大突破。2018年,平度职教中心申报的《助推县域三农转型升级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在四年一度的全国职教优秀教学成果评审中获得特等奖。该奖项是两个特等奖之一,是全国唯一的中等职业教育特等奖,也是我省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次获得,其价值相当于国家科技奖、社科奖。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圆满收官。我市作为五个计划单列市单独组队参加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与其他30多个省级、直辖市、自治区代表队同台竞技,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获得金牌37枚(全国第五名)、33枚(全国第四名)、32枚(全国第三名),持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

精品课程资源服务全市。建设300门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精品校(园)本课程,3000节系列微视频课程的开发使用,推出的113节名师公益课,举行的400余次“中、高考辅导专题讲座”“名师工作室讲堂”等,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发展的青岛主张催生名优校长教师。青岛的名校长、名师报告、论辩、教育教学主张,全面展示了青岛市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对教育实践和社会舆论进行了积极的价值引领。青岛市教科院高度关注,分系列、高水准推出了一批全市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的成功经验、创新成果,不少成果已经在全国全省产生了广泛影响,发出了岛城教育最强音。

实现三个转变,创新推进青岛智库建设

实施“菜单式”服务,满足师生教学需求。“管理、指导、服务”是原有教研的基本要求,“听课、评课、命题、考试、评价”是原有教研模式的主要关注点,带有行政色彩,模式相对固化,转型的重点是去行政化,将“管理、指导、服务”改变为“学习、服务、引导”。“ 学习”就是向新理论学习、向基层学习;“服务”就是从“服从上级要求”到“全面面向基层”;“引导”就是从“我评你听”到“示范交流合作”。转型秉持“你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基层师生需求,从全面研究到主题研究和专题研究,坚持常态化搜集、聚焦和解决问题,用“菜单式”服务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开展“中高考专题复习”“新课标研习”“青年教师发展研讨会”“乡村教师科研能力专题培训”等教科研活动。将教研工作全方位置于信息化之中,借助三通两平台,打造学科教研网、研发备课网、课后网,整合全市优秀教师资源,助力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助力提升青年教师、农村教师、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推进域内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着眼教育均衡,助力薄弱地区、学校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与教育发展不均衡充分的矛盾,本着对每个孩子负责的担当,我们采取将市内优质学校和县市薄弱学校结对的办法,助力薄弱学校发展,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实现教育公平。每年有60所学校结对,效果明显,深受好评,放大辐射了优质学校的经验,缩短了薄弱学校提速发展的时间。

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有效服务一线教学。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用研究的思路、科研的思维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让基层的教学研究科学、有效、高端、专业,已成为智库建设当务之急。挖潜“智库”功能、促进科研转型,全市做出了有益探索。一是倡领“草根课题研究”,增加市级、区级小课题研究数量,鼓励广大一线教师将教研中的小问题转化成小课题,从单纯课题评选到激励教师研究、成长,实现教科研的融合;二是加大教研员综合科研素养培训力度,着重科研能力和专题培训,让每位教研员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还是教师课题研究的辅导员;三是在教学研究中除了为上级服务之外,更多“下潜”,深入基层调研。专门调研队伍,深入崂山、城阳、胶州、即墨等七区市进行深度调研,通过听评课、座谈、听取汇报等,了解基层学校、特别是基层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现状,查找问题,寻找对策,形成了《青岛市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对策》《关于胶州市教育创新特色发展的政策建议》等决策建议,对崂山区提出改为五四学制的重大建议形成决策参考,主动推动决策建议进入地方政务的决策层面。

特色发展,引领教研走向科研的时代风尚。如何实现教研科研的有机融合?如何实现科研助力教研?我们建立了332个学科教学实验基地,作为各学科教科研一体化研究的基层单元;原有的“生本愉悦课堂”“合作教学”“翻转课堂实验”“小班化教学”等四个实验学校联盟,建立城乡教学研究与发展的共同体,推动跨区域、跨学校教学研究联盟体;而新成立五大教学实验联盟:“合作学习教学实验联盟”“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教学实验联盟”“作业改革教学实验联盟”“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实验联盟”“STEAM课程教学实验联盟”,则是顺应课改新要求,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路径,发挥典型学校的引领作用,以专题、专业的形式推动不同层次学校发展的新型教研共同体。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等“1+N”的培养模式,让名师名校长更优,让名师名校长更多,惠及更多的学校、教师和更广大的学生群体,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探索专家型教师成长秘诀、探索老百姓满意的优质学校发展路径的重要路径。科研访学站是科研助力教研的另一种形式,访学站已经成为一个富有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每年建立的中小学教师科研工作站,组织访学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进行高端访学研修,每周的定期主题研讨,先后有近700位教师入站访学研修,一大批访学教师成长为齐鲁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验证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好学科”的教育至理名言。

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是教育发展成功基本保证。基于学生本身,按照学生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全面发展的人”,教研员历来被称为“教师中的教师”,作为“领头雁”的教研员不仅仅研究怎么教得更深刻、更高效,更要加强对“人”的研究,对各学段学生思维意识、思维能力的研究,从学科教学研究到学科素养研究,从单一的学科教学研究到跨学科、跨领域研究,从课堂教学研究到课堂教学资源整合应用研究,从重点关注听课评课到教师队伍和名师成长规律研究,从知识教学研究到链接学生生活实际研究,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高端论坛”引领发展,培养本土教育名家。我们举办“青岛教育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学者、驻青两院院士做专题报告、互动交流、学术论辩,袁振国、李希贵、李镇西等1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先后参与。举办“岛城教育家成长论坛”、“支点教育论坛”,共有局长、校长、教师等70余人做论坛主旨发言,全市参会人数达到5000余人次。承办大城市教科院联盟全国一次学术年会暨脑科学与教育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校长、教师代表1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展示了青岛市教育改革创新的优秀成果,增进了教育先进理念的碰撞和交流。

每日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