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青岛:2017年,这些教育大事在您身边!

2018-01-17 20:04 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Array ( [0] => 110 [1] => 109 )

2017年,青岛教育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为己任,收获了丰硕成果,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所有区市通过“青岛市教育现代化区市”验收;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再次在青岛召开;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和校园足球工程,先后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现场会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全国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会在青岛顺利召开,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确定在青岛举办,教育部与青岛市签订“国家级校园足球改革备忘录”;学前教育、校园安全、教师队伍建设等6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为了向广大市民报告青岛教育2017年全年工作,青岛市教育局梳理了2017年“青岛教育大事”候选事项31件。

1、全国首个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出台

主要内容

学校的依法治理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和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到地方,均还没有出台立法。从制度上对学校治理作出科学规范,以立法形式进一步理清政府、学校、社会的权责关系,有助于突破教育改革的瓶颈问题,将在全国教育治理层面起到很好的创新示范和立法引领作用。青岛市教育局勇于创新,率先制定出台政府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办法》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明确政府职责,建立学校发展保障机制。即: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了学校规划建设评估机制、经费增长保障机制、教师保障机制和校园安全联动机制等,破解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明确学校职责,创新学校内部治理机制。固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成果,明确了学校在课程实施、招生、教师选聘、经费管理等方面职责和有关权限运行的基本原则以及校长负责制、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机构的组成与运行原则,促进学校依法规范运行。三是明确督导与考核评价制度,激发教育活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围绕学生、教师、学校等被评价主体,构建了多维度评价体系。建立学校自评、政府督导、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学校评价机制,让评价更加客观科学,有助于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2017年3月21日《办法》实施,填补了学校主体立法空白,为各地规范学校管理乃至全国立法提供了借鉴。

工作成效

《办法》推动了现代学校治理机制创新,为推动全国立法领域改革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评价该《办法》很好地体现了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治理理念。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指出,青岛市勇于面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的热切关注,率先出台《办法》,具有极大的认识和实践勇气。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我市做法,教育部政策法规司以《办法》为主题召开学校管理法律问题研讨会,肯定青岛的立法选择和立法创新。截止目前,国家、省、市等媒体先后报道2800余次。

2、5所普通高中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主要内容

2012年,青岛市实施市区高中布局调整工程,投入资金35亿元,建设青岛六中、九中、十五中、十九中、三十九中等5所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新校区。按照市政府“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要求,市教育局适度提高建设标准,落实工程管理体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致力打造精品工程。经过5年时间的精心组织实施,5所高中新校于2017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美观舒适的校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创建百年放心工程,市教育局组织5所高中各参建单位深入贯彻实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政策,弘扬“工匠精神”,立足项目每个节点、工序、细节,精心打磨、仔细雕琢,积极争创国家级精品工程,推动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升。5所学校陆续取得了国家优质工程奖、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施工工地、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山东省优质建筑工程“泰山杯”、山东省标准化示范工地、山东省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奖、青岛市施工现场标准化样板工地、青岛市房屋建筑优质结构工程奖、青岛市安全文明工地等诸多荣誉及奖项。2017年11月,中国建筑业协会公布了全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获奖名单,青岛九中以山东省第一名的成绩荣获该奖,成为青岛市建筑史上第一个获得“鲁班奖”的中小学建筑。

工作成效

5所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新校投入使用,提升了青岛高中教育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改善了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以5所高中建设为契机,青岛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性规划的实施,将全面构建青岛教育服务体系,让全体市民共同享有更高质量、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让青岛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迎来教育辉煌发展的春天。

3、青岛高平台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主要内容

2017年4月11日,教育部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我市也是14个与教育部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开展教育国际合作的省市中唯一的城市政府。

根据《备忘录》内容,双方将统筹协调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以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为总体目标,大力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的急需人才,努力形成“携手同行、顶层设计、政策倾斜、重点突破”的“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新局面。教育部在宏观指导、双向留学、涉外办学、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文交流、能力建设、平台建设七个方面对我市予以实质性重点支持。我市发挥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进一步调动青岛各方参与“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整合在青高校、企业、政府等资源,青岛市政府首次设立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青岛恒顺众昇集团、伟东云教育等企业联合青岛有关高校与亚洲、非洲有关国家合作,境外办学取得良好开端,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更加全面深入。

工作成效

《备忘录》的相关内容已经纳入我市即将出台的《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相关工作的落实将进一步推动我市教育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满足社会各界不断增长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需求,加快我市国际城市建设进程。

4、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主要内容

2017年12月25日,教育部在我市召开全国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中央编办、教育部等部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负责同志等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上午参观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初级中学、凤凰岛小学,市南区青岛第五中学,崂山区麦岛小学、育才学校,市北区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城阳区天泰城学校5个区的7所中小学;下午总结交流各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部署下一阶段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主持会议。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群,山东省副省长任爱荣分别参加现场考察和会议。青岛市委常委、市委高校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青岛市副市长朱培吉参加了上述活动。

工作成效

2015年我市所有区市均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工作基本均衡县”认定,2016年开始,我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工作从县域均衡向市域均衡跨越,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发[2017]26号),率先提出统筹推进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更高要求,明确了到2020年,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主要指标校际间差异系数显著降低,基本实现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间、区市间、校际间义务教育均衡水平居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的目标任务。陈宝生部长对我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先进经验做法和取得的工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光明日报等中央、地方媒体连续报道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青岛经验”,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赞誉。

5、青岛市将承办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运动会是原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中学生运动会合并,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是我国级别最高的学生体育赛事,自第十三届起将每三年一届,分大学甲组、大学乙组、中学组三个组别,约有一万余人参加。首次将大学生运动会与中学生运动会合并全国学生运动会即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已由浙江省承办。历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都是由省政府或直辖市人民政府承办,青岛是首个承办全国学生运动会的地市级城市。

2017年8月28日,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青岛承办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的申请事项;8月底青岛市政府向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正式发函申请承办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9月份,青岛市委常委、市委高校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云锋带队先后两次组团赴杭州对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的开闭幕式、部分场馆和竞赛组织情况进行考察。9月16日,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闭幕式会旗交接仪式上,邓云锋常委从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手中接过全国学生运动会会旗,标志着全国学生运动会进入了青岛时间。10月份,教育部正式复函青岛市人民政府,同意我市承办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工作成效

2017年9月3日,在刘延东副总理参加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市委常委、市委高校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云锋代表我市做大会经验交流。

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在青岛举办是教育部对青岛市学校体育工作的信任和肯定。运动会的举办将促进我市学校体育工作更快发展,以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的举办为契机,我市将出台“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三年行动计划”, 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同时,全国学生运动会的举办将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促进旅游,拉动消费,展示青岛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青岛城市知名度。

6、新建80所标准化食堂  6余万学生受惠

主要内容

2017年启动了第二期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工程,并(连续第四年)列入市政府市办实事,市级财政投入1900万元奖补资金,拉动区市财政、学校投入建设资金1.5亿余元,建设82所标准化食堂,超额2所完成市政府建设目标任务,6万余名学生直接受惠。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校食堂覆盖率由2013年的54%上升到目前的76%,在校食堂就餐学生由39万提高到80万。国家和省教育、卫计委、食药监等部门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经验做法上报省政府、教育厅、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教育报、山东、青岛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给予宣传报道。海南、福建等全国十余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来青岛现场学习观摩。2017年第二期标准化食堂建设重点在农村学校,是一项从无到有,全新的工作,较第一期建设工作,困难更大,任务更重。主要工作措施如下:1.会同市财政、市食药监局联合印发《青岛市中小学校第二期标准化食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三年建设总目标和重点向农村倾斜的专项建设奖补资金标准。即对平度市、莱西市每建设1所标准化食堂,奖补50万元等。对建设目标任务、标准、工作原则、工作措施、保障措施和完成时限均做了详细规定和要求。2.将标准化食堂建设工作列入2017年度区市政府教育重点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各区市政府和社会公布。3.积极争取区市政府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并将标准化食堂建设工作列入区市市办实事。4.建立月督查制度,每月对各建设学校的建设进度进行现场督查。5.会同市食药监局及食药专家参与食堂建设设计,并现场指导,以保证其流程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等。6.强化培训,典型引路,加强宣教。制定并实施三级培训计划。及时召开现场会,相互学习观摩。开展食堂亦课堂和餐厅文化建设等。

工作成效

1.提升中小学校食堂建设率,建设的82所标准化食堂中农村学校标准化食堂61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餐环境,解决了6万余名学生在校吃饭问题。体现了政府的关怀,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

2.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为实施学生营养餐奠定了基础。

3.青岛经验在“全国学生营养工作研讨会”上典型交流。

4.《中国教育报》《中国食品安全报》《中国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走在全国、全省中小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前列。

7、民办教师享受公办教师养老保险

主要内容

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属非企业法人单位,其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企业标准缴纳养老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参加事业单位保险相比,退休后的收入相差很大,这也是长期以来民办学校招不到、留不住优秀教师的主要原因。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这一政策“瓶颈”,2015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开展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依据文件精神,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积极推动我市的试点工作,联合印发了实施意见,主要精神:按照自愿和属地管理原则,选择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及其教师,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形成决议后,凭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以及当地教育部门或人社部门审核同意的教师参保资格名册,到学校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在参保教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照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核发养老金。配套出台了《青岛市民办教育奖补资金使用管理细则》,从2017年1月起,对选择参加试点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折算后按照学校实际为教师缴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数额进行奖补,比例为民办中小学50%,驻青民办高校30%。

工作成效

确定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作为全市首个试点工作学校,在市社保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的指导下,8月底已顺利完成各项工作,最终该校有225名高中、初中教师自2017年1月起,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这也是民办学校有史以来,全市、乃至全省首批享受公办教师养老保险待遇的民办学校教师。在此试点基础上,其他民办学校的试点工作也正按照计划有序展开。此举在全社会,尤其是民办教育领域应起了很大的反响,开始出现公办教师流向民办学校的“倒流”现象,大大提升民办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在我市已逐步形成。

8、青岛高校朋友圈持续扩容

主要内容

2017年以来,高校引进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先后签约引进了中国社科院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剑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国内外高校。2017年累计与市政府及各区市政府签约引进的高校达8所。1月7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打造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学府和高端智库;2月9日,剑桥大学与山东大学、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这是剑桥大学首次与中国高校深度合作,也是剑桥大学在中国首次以官方名义签署的合作备忘录;7月20日,武汉理工大学与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大力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9月30日,清华大学、青岛市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共建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这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唯一的派出院。

工作成效

一是以高校为平台,吸引大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专家团队来青开展教学、科研,集聚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二是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集聚一批高水平科技资源,为青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通过引进国内外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我市高等教育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实现我市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四是青岛市高校引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和热切关注。

9、全国教育脱贫攻坚会上青岛树典型

主要内容

2017年7月6日至8日,全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现场会在甘肃兰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会议,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参加会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和甘肃、山东、贵州等省区市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主要负责同志、教育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市委常委、市委高校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云锋代表青岛市在会上作典型发言,重点介绍了我市对口帮扶贵州安顺教育发展的经验做法。本次会议从省、市、县、高校、基金会5个层面选取了7个单位作典型发言,我市是全国唯一的市级发言代表,刘延东副总理在讲话中对我市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坚持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全市教育系统构建起“市教育局统筹引领、区市教育部门协作联动、各级各类学校支持配合”的工作格局,构建全方位多元化教育帮扶协作网络,建立校际间互派互访交流学习机制,最大限度地把安顺所需、青岛所能结合起来,全面精准聚焦、精准发力,助推安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起“大教育”推进“大扶贫”格局。

10、2017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成功举办

主要内容

2017年7月10-11日,2017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成功举办。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大会主席希玛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沃布斯,青岛市市长孟凡利,青岛市委常委、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出席开幕式。来自68个国家的150余名国际代表,300余名国内代表参加会议。

工作成效

中国教育装备产业园(青岛)签约落地崂山区。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和北师大同意在青岛建设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研究中心。会议发布了《青岛声明》,对《青岛宣言》精神和教育2030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更加具体的、更具有可操作性的阐释。

11、青岛五十八中荣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主要内容

青岛五十八中是山东省中小学唯一“全国文明单位”获得者,学校致力于卓越人才培养的奠基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高素质教育与高质量教学实现双赢的成功案例。成立“天籁”文学社、校园电视台、管乐团、民乐团、航模社等40多个学生社团,“金钥匙”交响乐团获全国第五届艺术展演一等奖。电影节、合唱节、戏剧节、运动会晚间开幕式等活动满足了学生多元、全面发展的需要,元旦文艺汇演通过网络直播,点击量突破62万人次。邀请李肇星、叶辛、俞敏洪、许智宏、申行运等名人大家做客学校卓越讲堂,拓宽学生视野。开展了走进国家深海基地、近距离“蛟龙号”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两次收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发来的贺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形成了以“学案导学”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成绩的大面积大幅度提高。

工作成效

五十八中在社会需求、家长期望、学生成长和教育理想间不断探寻最佳结合点。2017年高考,39所985高校全部出现五十八中学子身影。“交钥匙”乐团与学生“红飘带”志愿者团队联合开展了青岛大剧院义演、万象城快闪、捐赠沂蒙山希望小学等活动,展示了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12、新一轮区市教育现代化动态评估指标体系发布

主要内容

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是实现青岛教育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大命题。近年来,青岛市坚持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先后出台《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4—2020)》《青岛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6—2020年)》《青岛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系列文件,不断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2013年我市印发了《青岛市区(市)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指标》(青政办函〔2013〕24号),全面开展了区市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经初评、整改、复评、验收等工作,2016年,十个区市基本达到了第一轮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标准。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品质和建设水平,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确立了新一轮市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织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组成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在参考《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和上海、江苏等省市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经过研究论证,最终形成《青岛市区市教育现代化动态评估指标体系》,并于8月向全市印发。该指标将在全市范围内对所属的11个区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动态评估,引领我市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工作成效

《青岛市区市教育现代化动态评估指标体系》将用于“十三五”期间对各区(市)政府教育现代化工作进行动态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形成《青岛市及各区(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状况督导评估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发布,促进各区市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加快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13、青岛中考评价率先进入大数据时代

主要内容

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市招考办以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为己任,将挖掘教育考试大数据内涵作为服务创新突破口,开发教育考试大数据分析项目,运用现代教育测评理论研发我市“中考数据分析系统”和“毕业生中考成绩报告单系统”,在国内属首创。

“中考数据分析系统”可智能化分析考试大数据,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初中学校近300个用户提供精准、全面的中考数据分析评估报告,让数据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有效的发挥作用。“中考成绩报告单系统”通过网络向全体初中毕业生发布,免费为每一位中考生提供个性化学科成绩报告,智能化分析评述学生各学科知识领域的表现,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

市招考办在教育评价关键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了中考评价机制与模式,发挥了大数据对教育综合改革的导向与推进功能,引导教育考试评价从“关注知识分数”的“考核式评价”向关注“能力和素养”的“服务型评价”转变,对于促进“管办评”分离、营造良好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氛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作成效

市招考办立足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贯彻习总书记“公共服务高效化”要求,开发教育考试大数据分析项目,切实提升了服务效能和质量,为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学生提供更有效、更丰富、更便捷的考试服务,获得社会一致好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报告单”被《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新浪、网易、大众网、青岛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报导,标志着我市教育评价改革与创新走在全国前列,青岛中考评价率先进入大数据时代。

14、驻青三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行列

主要内容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及设有青岛校区的山东大学三所在青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其中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中国石油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标志着青岛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重点建设的学科有山东大学的数学、化学,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科学、水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工作成效

“双一流”建设通过强化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水平提升、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成果转化推进、产教融合深化,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大幅提升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有力推动青岛创新型城市建设,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把青岛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15、在青高校新增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内容

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教授、包振民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金声教授入选。

李华军是我国著名海洋工程专家,长期致力于波浪与结构耦合作用、海岸与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研究。在海洋中建造的各类工程设施时刻都面临着风、浪、潮等环境因素的干扰与破坏。他构建的海洋工程设施安全防灾、减灾系列技术在国内50余项工程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包振民是我国著名贝类遗传学和育种学家,他潜心扇贝遗传育种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近30年来,他与团队成员一起,系统评价了我国主要养殖扇贝种质资源,阐明其遗传格局演化机理与进化适应机制,完成多种扇贝的基因组图谱绘制,使我国成为国际扇贝基因组资源中心,为扇贝种质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

孙金声长期致力于解决油气井工程理论与技术创新,解决了许多我国深井以及复杂结构井钻井重大科技及现场突发性技术难题。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重大专项和中石油重大科技课题42项,是我国水基钻井液成膜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和抗超高温钻井液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创新政策、拓宽渠道、搭建平台、优化服务等举措,切实抓好高层次人才工作。三名院士的当选,将充分发挥海洋科技领军人才作用,发挥海洋科技人才集聚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为助力青岛新旧动能转换和在青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6、胶州市农村学生喝上免费奶

主要内容

2017年胶州市的47所农村中小学3.04万名中小学生,喝上了由胶州市政府免费提供的每人每天一盒优质奶,在青岛各区市率先实施了农村学生健康饮用奶计划。 

胶州市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列为政府实事,采取胶州市财政补贴和生产企业让利的方式,每年投入1264万元,先期在铺集、胶西等6个镇的47所农村中小学3.04万名中小学生中试点推广学生饮用奶。

在实施过程中,面对冬季牛奶凉、学生胃口差、肠胃容易不适等情况,胶州市教体局多次与企业协商投建“学生奶屋”,投放“学生奶智能恒温加热箱”, 立冬节气一过,学校就开始了“学生奶升温行动”,将学生奶放入加热箱自动加热后,再发放到各班级,让孩子们在冬天能喝上热牛奶,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同时还成立由教育、食药、卫生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学生饮用奶计划”质量监管小组,把好质量关,确保学生“吃”的放心。

工作成效

2017年投入1264万元为全市的47所中小学3.04万名中小学生,每人每天可以喝上一盒免费的优质奶,孩子们喜笑颜开,家长为政府点赞,拍手叫好。在寒冷的冬天能喝上“暖心”的牛奶,在炎热的夏天让学生喝到口感“鲜爽”的酸奶,有利的改善了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促进中小学生发育成长、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平。

17、《青岛市民办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主要内容

为确保近几年国家和我市发展民办教育的利好政策全面落地,制定好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实现全市民办教育十三五期间跨越式大发展,2017年9月,市教育局印发了《青岛市民办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主要内容:一是强化政府责任,落实民办教育公共财政投入责任,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土地、税收、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环境保护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政策和待遇;二是加大改革力度,鼓励探索多元化投资办学模式,完善民办教育融投资平台,加大教育引资力度,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建立民办学校信用等级评估制度;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工作,畅通人才引进渠道,落实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工作,保障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同等待遇;四是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民办教育监管机制,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民办学校并购重组和举办者变更退出机制,实行民办学校属地化管理,依法保护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等。五是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民办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对辖区内民办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市教育督导部门将落实民办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情况纳入对各区市政府教育督导的内容,纳入进行专项督查。

工作成效

目前,各区(市)均已具体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统筹和考核。今年还重新组建了市民办教育协会,充分重视和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作用,政府和民间两支力量“双管齐下”,共同推进民办教育的发展。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按照“存量提质,增量优质”的原则,基本建立“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教育资源特色化、教育服务优质化”的民办教育发展格局,在民办教育的发展规模、政策保障、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效益等方面,达到全国同类先进城市水平。

18、创新薪酬制度  激发教育活力

主要内容

2017年9月,市教育局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发布了《青岛市教育局局属单位年度工作总额核定办法》,自2017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中对青岛市教师薪酬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创新,探索创设了新的教师薪酬制度,共有六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创设了优质中小学跨区域合作办学绩效工资,增量10%;二是增设职业学校混合所有制、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绩效工资,增量10%;三是增设寄宿制学校绩效工资,增量15%;四是增设考核优秀学校绩效工资,增量15%;五是增设民族班办学学校绩效工资,增量10%;六是调整班主任岗位津贴,每月800元,市财政拨付额度增量88%。上述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创新项目增加的绩效工资,纳入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进行管理,由单位坚持优绩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自主搞活分配,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学校制定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充分保障教职工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工作成效

教师薪酬制度改革,促进了我市教育大发展。一是创设了优质中小学跨区域合作办学教师薪酬制度,促进了我市跨区域合作办学工作的蓬勃发展,为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保驾护航;二是落实了职业学校社会培训的薪酬待遇,激发了我市公办学校社会培训工作动力,提高了学校社会公益服务水平;三是提升了教师薪酬待遇,增加教师职业价值感和幸福感,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薪酬制度改革,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中国教育报》和省市内媒体予以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9、现代学徒制青岛特色育人体系初步构建

主要内容

自2015年8月我市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地区以来,我市结合承办全国十二五期间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现代学徒制区域性统筹与实施的研究》,理论研究与探索实践同步推进,积极开展顶层设计,出台了10个文件(包括实施方案、成立了组织机构、管理办法、指导意见等),形成体系化运行机制,搭建起了“6T”制度框架体系,即实现校企双主体的“共联、共商、共容、共建、共享、共赢六个‘TOGETHER’”。形成了“五三一”现代学徒制青岛实践模式,“五”指“五双”即落实五项工作任务: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联办协议和四方协议双保障、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学校和企业双导师联合教学、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双证书。“三”指实施“三层”评价:即双导师任职评价、学徒真实工作任务评价、项目建设质量评价。“一”指“一体化育人”即形成校企从招生、培养到就业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遴选确定首批30个单位44个项目和第二批33个单位49个项目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目前,我市现代学徒制青岛特色育人体系已初步构建,正按照全市现代学徒制青岛实践模式稳步推进,重点在特色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岗位标准建设等方面不断深化和推进。

工作成效

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现代学徒制青岛实践内涵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影响显著提高。试点工作得到了国家、省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好评。教育部拟以专报形式推广我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青岛实践经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刊登了现代学徒制青岛实践的做法。在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市做了《现代学徒制青岛实践的思考与探索》典型发言。中国教育报、山东省教育厅官网、大众日报、半岛都市报、凤凰网等媒体报导了我市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典型做法。

20、市南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营养午餐全覆盖

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让市南区的每一个孩子都吃上自己学校食堂做的热乎饭”这一目标,坚持公益普惠、群众满意的原则,努力构建“政府主导、教育自办、科学管理、社会监督”运行模式。一是挖掘潜力建设食堂,夯实基础设施。2017年,市南区投入约440万元为西部朝城路小学等四所学校新建食堂并投入使用,在全市率先完成标准化食堂创建任务。投入约750万元利用59中学临街房建设的东部配餐中心计划于年底前竣工,届时将达到日均5000份午餐供应能力。二是积极争取财政补助,确保资金到位。率先建立以食堂运行经费补贴、贫特困生餐费补助为核心的政府补贴机制。2017年安排财政资金约2100余万元,为学校食堂拨付人工费和水电气、日耗等经费补助,学生所交餐费全部用于购买食材,真正实现了餐费无利润,午餐质量显著改善。三是不断创新管理举措,落实日常监督。全面实施食堂大宗食材招标采购,全区学校食堂所用食材均从中标的入围企业进行统一采购,保障了食材采购安全并有源可溯,成本可核算。所有局属中小学食堂均由学校自办,在全市率先实现由区编委会核定食堂用工编制数,制定印发了规范中小学食堂用工的相关制度文件,对从业人员实行合同管理,让每一位在食堂工作的员工有责任感、归属感、荣誉感。为局属中小学食堂配备营养餐管理系统,聘请专业营养师协助制定科学合理的午餐搭配,探索实施全区统一食谱,提升学生午餐营养水平。

工作成效

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全覆盖,学生就餐率达86.5%,满意度达97%以上,所有食堂已全部完成青岛市标准化食堂创建,连续四年率先、提前完成青岛市办实事任务,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1、我市成功举办第三届职业教育活动周

主要内容

5月7日-13日,我市开展了以“共筑职教梦 喜迎十九大”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活动周。5月7日,山东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咨询会在我市旅游学校召开,来自全市43所职业院校现场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招生咨询,部分学校现场开展了技能展示,近20万居民参加了咨询活动。活动周期间,全国第十三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总结座谈暨优秀作品展示活动和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青岛市教育局、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共同承办的鲁巴职教论坛在青岛召开。

我市除承办上述主要活动外,青岛市教育局在官网开辟“2017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专栏,还积极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职业体验、职教义工进社区进企业志愿服务、媒体进职校、讲述职教故事等活动,突出“共筑职教梦  喜迎十九大”的活动主题,全市58所中等职业学校、24所技工学校、6200余名教师、7200余名学生、300余家企业参与活动,共开设100余门职业体验项目,近50万居民和学生参加了职业体验活动。

工作成效

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进一步突出了师生主体作用,以职业教育活动周为契机,使全社会了解职教、体验职教、参与职教、共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使活动周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长效机制和有效途径,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中国教育报、省教育厅官网、山东教育报、山东工人报、搜狐、大众网、青岛日报、半岛都市报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导。

22、刘延东副总理高度评价青岛校园体育改革

主要内容

青岛市以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加快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推动了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手球等集体项目和帆船、武术等特色项目的普及,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形成了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与教育综合改革部署相协调,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学校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开拓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新路径。通过校园足球,以球育德、以球健身、以球益智、以球砺志,“足球引领,综合育人”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先后出台实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和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园足球协会。统筹城乡一体发展,重点补齐农村短板,促进了城乡体育均衡发展。二是围绕质量内涵,构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新体系。要求全市100%的中小学开齐开足体育课程,100%的中小学配齐配足体育教师,100%的学生参与校内体育活动。强化“一校多品”建设,形成了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相互融合的学校体育发展合力,更好地发挥了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三是聚焦人才培养,健全学校体育联赛训练新机制。强化以赛促教、以赛促练,提升学校体育水平。建立了校园足球“班级、学校、区(市)、市”四级联赛制度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互相衔接的竞赛体系,实现了校园足球赛事全覆盖。四是强化多措并举,提升学校体育综合保障新水平。强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筹发展”的保障机制,保障学校体育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工作成效

2017年9月3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市召开,市委常委、市委高校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云锋代表我市以《以校园足球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为题,做大会经验交流。刘延东副总理讲话在“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富有成效”一段中,肯定了青岛市以足球为代表,推动篮球、排球、帆船等集体项目的普及。中央电视台一套《焦点访谈》栏目先后对青岛市校园足球工作和校园场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工作分别进行专题报道。

23、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全面启用

主要内容

2017年9月26日,山东大学宣布青岛校区全面启用。山大青岛校区于2016年9月17日正式启用,今年9月一期建设全部完成。继2016年山东大学6个学院首批1007名新生入住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校区后,山东大学的6个学院、8个科研机构及相关科研教学设备和精密仪器整体搬迁至青岛校区,目前青岛校区已有5000多名师生员工入住,专业和学院与济南校区均不重合,成为山大主力校区之一,预计2018年师生将达到万人。

山东大学提出到2020年奠定世界一流大学坚实基础,到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到2050年跻身世界一流前列,全面建成“综合性、创新性、国际性、引领性”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青岛校区将在“双一流”建设中成为“新引擎”。

工作成效

山东大学与青岛有着特殊的渊源和独特的情缘,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站在国际化的发展视角,充分发挥青岛地缘优势、政策支持等条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学者、企业的纵深合作,打造引领学术前沿的创新性校区、全面开放办学的国际化校区、深化综合改革的示范性校区,进一步推动青岛新旧动能转换及产业转型升级,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4、700人“诗意黔行”,成为全国研学旅行新示范

主要内容

2017年3月,青岛实验高中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组织700名学生到贵州安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诗意黔行”研学旅行。学校创造性使用“小学期”,调整教学计划,拿出一个周,保证研学所需时间,使得高一级部700人能够全员参与。学校深入挖掘研学旅行广度、深度,以安顺地理、历史、民俗、文化为研学对象,开发了《走近孔子》《汉学礼仪》《喀斯特地貌研究》《屯堡文化》《关爱留守儿童》等19个研究性课题,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调研,撰写研究报告,丰富了研学旅行内涵。学校充分运用信息化,在“诗意黔行”研学旅行中将连线授课、微课、现场授课相结合,实现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 “4A学习模式”,推动高中教学模式深层变革。研学旅行使学生实地感受到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留守儿童生活实况等多项内容,增强了对国家发展的立体化认识,课堂学习结合社会实践,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是青岛实验高中“新人文”课程体系中“实践类课程”的典型代表。学校秉持“行知合一”的教育理念,把课堂搬出学校,将学生放在社会的中央,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成长,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趋势,贯彻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精神,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实践样本。

工作成效

“诗意黔行”研学旅行是青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研学旅行活动,引起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报纸、网络进行了全程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一致赞誉,引领了全国研学旅行发展的新方向。

25、青岛市学分银行市北分行挂牌启用

主要内容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要求,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10月25日,市北区在全市率先创建了青岛市学分银行市北分行。

学分银行是模拟、借鉴了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习者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学习者可选择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两种形式参与学习,进行学时累计。线下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居住地域,可自由选择市北社区教育学院、19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135个社区教育学校所开办的各类课程班打卡学习,累计学时。线上学习是学习者可以借助电脑、智能手机注册登录青岛全民学习网、市北区全民终身学习网、市北区社区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号,参与指定频道栏目的学习,累计学时。学分银行通过全民学习卡和电脑程序,把居民生活中碎片化的学习积累起来,像存钱一样进行储存,定期换取实物和奖励,它开启了全民终身学习的全新管理模式。2017年,市北区社区教育学院的265名学员已通过审核,免费登记办理了全民学习卡,成为青岛市学分银行市北分行第一批受益者。 2018年,试点工作将推进到分布于市北区各个街道的19个点,市民朋友可携带本人身份证就近到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申请登记,免费办理。

工作成效

学分银行的启动,对提高城区人民素质、提升百姓幸福指数、丰富群众的休闲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工人日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先后报道,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26、青岛市全面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主要内容

2017年3月30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开启了由全面普及迈向优质均衡、公益普惠、现代化的新阶段。一是着力实现“双普”目标,学前教育高水平普及,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巩固在99%以上;学前教育高度普惠,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90%。二是主动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未雨绸缪,规划建设一批城镇幼儿园,应对全面两孩和外来人口流入带来的城镇入园高峰。三是积极回应广大市民的新期待,重点推进办园体制、师资队伍质量提升、保教质量监测等方面的改革,扩大优质幼儿园比例,让广大市民享有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四是加大学前教育扶贫扶弱力度,保障学前孤儿、城镇低保家庭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优先进入当地普惠性幼儿园就读,并免除其保教费。五是深入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工作,每年向2-3岁婴幼儿家长提供不少于6次免费早期教育指导。

工作成效

我市现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得到国家、省有关部门充分认可。我市在2017年5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部署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第20期专报,推广了我市构建普惠优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经验。目前,我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5%,学前教育普及水平位居全国及同类城市前列;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基本建成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7、2017年普通高考实现达线新突破

主要内容

全市教育系统高度重视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上下齐心,群策群力。今年夏季高考本科自主招生达线人数第二次过万人,达线率创历史新高,实现新突破,全省文、理前100名学生中我市学生占有明显优势。

青岛市教科院通过召开高中教学工作会,进行区市典型经验交流,明确了目标和方向,科学备考。定期召开局属学校分管校长和区市教研室分管主任例会,分享经验。基于问题导向,开展精准集体调研和“菜单式”分散调研,立足课堂,献计献策,为各区市、各学校提供优质教研指导服务。组织局属分管校长、区市教研室分管主任以及全体高考学科教研员外出学习考察,借鉴高考实验区先进的高考备考经验。各学科通过“9+1”高考研究小组,开展各学科全市集体备课,准确把握高考信息和动向,组织三轮高三各学科研讨会,引领学科科学备考。精心准备、命制、组织了各高考学科高三质量检测,并召开高三质量检测对接会,精确诊断,把脉学情,共享备考经验,实现共同提高。

工作成效

今年夏季高考本科自主招生达线人数第二次过万人,达线率创历史新高,实现新突破,全省文、理前100名学生中我市学生占有明显优势。让更多的青岛学生升入大学,在满足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

28、全国首个院士实验室落户青岛39中

主要内容

2017年3月22日上午,青岛39中郑守仪院士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城阳新校区小剧场隆重举行。中科院院士郑守仪、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乃胜、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三忠教授与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海洋地质中心主任、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比拉尔·哈克博士出席了活动。

工作成效

郑守仪院士实验室的揭牌,标志着全国首个院士实验室落户中学校园,为热爱海洋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海洋课题研究的基地,对中学海洋特色教育的普及,对海洋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对激发学生热爱海洋、投身海洋事业都有很好地带头示范作用。

29、加强学校消防安全监管,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试点

主要内容

根据《山东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青岛市行业(系统)消防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办法》,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校园消防安全设备设施标准化统一监管的通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校园消防安全责任制,行业主要负责人领导本部门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分管负责人直接领导本部门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其他负责人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坚持专门机构统一监管与主管部门协同管理相结合,实行分级管理与属地化管理相结合,以属地化管理为主的方针,对校园消防安全实施统一监管,切实消除消防器材质量不合格、价格混乱、培训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整改不专业的问题,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校园消防安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请消防安全评估机构对学校建筑消防设施中的设施设备器材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治理方案,确保学校消防安全。

工作成效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第三方对学校消防安全进行评估,对校园消防器材设施、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整改等实施标准化统一监督管理;通过消防安全评估查找、分析和预测学校存在的消防风险、有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措施,指导学校监控危险源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消防安全投资效益,确保校园消防安全稳定。

30、青岛创业大学创客教育获得国务院肯定

主要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山东省在全国首创的“建设创业大学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作为22项地方典型经验之一,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作为首批“山东省示范创业大学”,青岛创业大学把创业教育能力建设作为优先发展方向,积极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实行“普惠大众+助力精英”的办学理念,探索“选—育—助—推”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业课程建设、创业文化建设、线上线下培训平台建设”四项重点工程,为全市各类创业群体提供“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服务。学校建设了“青岛市创业培训网络平台”,依托平台建成了体系完善的“1+X”创业课程,丰富创业模拟实训,形成了线上自主学习线下模拟实践、导师在线指导和面对面帮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尤其是面向中小学生、大学生、大众创业者、初级创业者等各类群体,积极开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服务,打开中小学创客教育新局面成为一大亮点。

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学校累计培训各类学员36487人,培训合格率达90%,创业活动参与率达90%以上,316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从这里迅速成长展翅起飞,学校为全市上万名中小学生心里种下了“创客”的种子。学校承担的青岛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培训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专题讲座、创客实践、仿真实训、情景教学、现场观摩五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受到国务院军转办、省政府政策研究室高度评价,8月15日,山东新闻联播就学校军转培训工作做了专题报道。

31、新建39所中小学53万平方米校舍

主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城区不断扩张,统筹区域人口增长,特别是“二孩”政策放开产生的人口峰值等因素,入学难,大班额,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我市根据人口区域分布、学校服务半径、现有教育资源配置等实际情况,严格执行最新颁布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结合财力、社会办学能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推进,不断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努力化解现有、防止新增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保证教育设施建设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系列建设体系,所有环节严格按照建设流程,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学校建设各项报批手续;积极协调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建委、环保、消防等部门,把工程监管、建设质量、施工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现场会,建设制度落实到位,责任到人,确保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安全完成。今年,全市共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小学39所,新增校舍5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7.5亿元,新增学位3万个;另有新开工和续建中小学70所,总建筑面积达129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增加学位6.6万个。

工作成效

新建、改扩建学校的不断建设完成,区域学校的布局调整,极大地缓解了学生入学难、学校办学压力大,班级超大,教室拥挤等问题,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师生的极大地肯定。为完成省政府部署的在2017年全面解决大班额,彻底解决学生上学困难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对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为中小学生营造优良学习成长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我市的教育事业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相关阅读
每日推荐
X